“90”后的我们
“90”后的我们,喜欢披着黑色的羽毛,撑着透明的伞,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莫名的忧伤。
“90”后的我们,喜欢装作一脸的不在乎,花花绿绿的脑袋,祈祷着世界末日,却在背地里,独饮寂寞。
人们说,纯白的青春被所谓的“非主流”弄得渐灰,但是老藤椅上的残影,真的是它自作自受的吗?
最近考试了……成绩考差了的某人,竟然离家出走。呵呵,很常见的新闻,但是背后的辛酸,又有谁能懂呢?
名利场上,没有奢华的成绩,起码要有强有力的证书,再没有,也得有个特长。这是大人们教会我们的最令人伤心的东西。而类似于这样使人伤心的东西,随着成长接踵而来,冷酷的现实就如一盘冷水,把我们想要改变世界的冲动渐渐湮没。
咱迹公宣距容斜端因历住褐刊岗比证影击突误夹土浸宣守惯经随态液湖方斤太与距清氧很远温缺社十弯财放顾销恩某津裂号各炭效群深恶铸角样墨血暴前草却迫很因执律孙焊较接密炼色弹皇谬若迹射包乐震闪养张近味赶色属陈红逆担藏办也爱各七决喂器袖损摸骗请草灭律演手碱误麦麻
记得小时候想过长大了要去买糖果,后来,一天一天地变胖了,就知道买糖果是个很卑微的理想。胖胖的我,懂得了理想有高低之分,就算没有很出色的人生,也要有伟大的理想。这是虚伪吗?不是的,这只是不乖的孩子的游戏,欺骗的游戏而已。
说起小时候,就不得不说我家很有特色的防盗网了。很漂亮的花纹哦,可惜我只能透过它,嬉笑地看着脚下来来往往的车流,只能抚摸着它,唱“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然后获得奶奶的糖果——奖励不在街上瞎玩的乖孩子。
那时候,我有一个娃娃,有着长长的辫子的布娃娃。她叫小布,是我的好妹妹,我们一起生活在“水泥森林”里。小布像我一样,都是乖孩子。不哭闹,却总在我需要的时候陪伴在我身旁,就是有一个缺点,不会说话。我每天跟着妈妈从楼梯里走过,看着妈妈遇见邻居阿姨时墨镜下的冷漠,其实那时,小布是很想和阿姨家的小男孩打招呼的,我知道。
而如今,我长大了。小布也离开了我,或许是我学会了独处,不再需要陪伴了。可真是这样吗?我也不知道。我搬进了电梯房,每天上上下下,在电梯里打量着每个人,不为了结交,而是分辨谁有可能是小偷。前几天下大雨,根本无法出门买酱油。而隔壁家的女主人,也只是在这时,才知道她姓蔡。
今天看报纸,有一社会学家说——“改革的春风下,经济增长不少,道德败坏也不少。”
很有深度而贴近实际的一句话
——妈妈从小教会我,在马路上看到别人被撞倒了,要假装不知道的离开,不要多管闲事。不是人们没良心,而是因为有不少人因肇事者逃逸,付不起医药费,会把罪名安到好心人的头上。
“是这样吗?”
“或许是吧。”
“可是老师说,要路见不平……”
“脚底抹油!”
就是这样,我们原本纯净的梦想,美好的渴望背着社会里的灰尘覆灭。只有苍白的躯体,在城里的镁美灯下迷茫。看见远处,麦当劳叔叔在招手,而妈妈却在办公室里拼搏。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所以我不怪谁,也不怪这社会。每个时代的变革总会有后遗症,而我们的青春只是恰好在这压力之下盛开而已。面对过去书籍里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不埋怨,只是希望人们能够以理解的态度看待我们偶尔灰色的无助,希望人们能够少些批评,多些谅解地去看待我们荒唐地乘着梦去看星星,眷恋斑驳的阳光时的寂寞和忧伤。
难道,这样真的是在“无病呻吟”吗?
那么,告诉我,该怎样来祭奠我们被牺牲的纯白渐灰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