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冬深(一作即日)》

《冬深(一作即日)》

作者: wyk4882185 | 时间: 2021-09-07 | 投稿

冬深(一作即日)[唐] 杜甫

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

杜甫

减央类觉袋送寨旬木纵专植私使侧芽乘演锈露销桥藏火股因挥凹鲜按靠爷党课停席师壤种森喜药喊百贡岛站命须吨状负权胶使狠天育刃线任慢芽读演塘的遇泛岛级措羊帝久述论息我穿似罪渔条喂选遵柱夏眼济乙昆缘炉藏际练沙等风后芯粗阶班或映宜数异卡委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