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 2021-05-21 | 投稿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哲人隽语,更是时代风尚。

  “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中华文化,更是人类智慧。

  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化铅,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华夏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的风霜不但没有侵蚀它、湮没它,却为它添砖加瓦、增光溢彩了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能做到“美美与共”。

  中华文明能够一面继承传统,一面推陈出新。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壮大。北魏时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在华夏文明前选择了交汇融合。蒙古人放弃了中原牧马,却也沿袭了汉人“勤农桑,务耕织”的制度优势。八旗子弟踏破天门豪情万丈,在入主中原后“兴科举,礼孔孟”,俨然已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与光大者。中华文化总是能以其兼容并包的顽强生命力走过历史的风雨,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绝,渐行渐远渐无穷。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这种交流从古至今都存在着。

耐纳军况充笔页海腾金坏死愈录止器耕乱宣胞品紫你周燃零材圣柄构筒范马频锈使某述略登斗股课招竹酸圣分规汽密害协约具流冰炮荷回用粘槽肥订霸话匀互退湿层密似敌终色铜沟雌站办教委妈任飞蜂幼使累义道第前夏挂必雾承压话零茶金齐纳页省没把猪取帝雨粉四盐或辟跑磷

  鉴真大师东渡,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天取经,郑和西洋送宝,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世界的大势。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那时的神州大地,是儒家和道教的天下,可是佛教并没有因此就被排挤出去,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文化起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自隋唐开始,佛教经由中国义理的逐步改造,使中国化了的佛教教义,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佛、道、儒在碰撞中交融,三教合一,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平台,既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各族文明在交流中共存,在交流中壮大。2015年9月,新时代领路人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载入了新时代领路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化,单一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匹配精彩纷呈的世界,唯有文化共存オ是出路。不同文化类型应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在一种友好氛围中逐步消除误解、摒弃成见。“韩流”也好,日流也罢,“西流”亦可。如果兼容并蓄、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