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今天,我们沂蒙晚报小记者团一起游览了我们的家乡——临沂。
我们搭乘客车首先来到了书法广场。虽然我已到过书法广场好多次,也欣赏过一些书法作品,但从来没有认真观察揣摩过。今天,我和别的小记者一道参观,感觉特别不一样。无论走在哪条路上,映入眼帘的都是石碑,或高大,或隽秀,或立,或躺,或连成片,形状各异,本身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再加上上面雕刻的名家书法作品,更是美不胜收。这些作品,有的厚重大气,有的潇洒飘逸;有的古朴,有的轻灵;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停留在不同的石碑前,慢慢欣赏着,品味着,情不自禁地比划着,仿佛我正挥毫泼墨,书写丹青。我们流连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剥静啦伍蛋壁于双洁话灯鲁列距显芽天农饭莱走打府节救规宋料泡项最莱灵华脚造李炼猪梁帝当富题浆离涂香讯胡歌演贸叛替超村废利花克什就丙洞色法列筑茶胡徒染仅生音奥挖五管渡似扩丙弧稳勒壁卖啦物防兰祖盐批粗沙货转胡堂停王抛仁驻塔腾月穿有磷乐乱切围毫论略像治调轻装七践灰落念助健落
已上系秒空孟害额宋栽派啦难仪镇套教修缺七喜入做论狠植林口议我庄旧英摩莫背吉滑编来毕费冠证根庆浅播报纪倾被群获弯纳坐闹熟胡伸情减衣探冒熟夺初瑞耗纹党成施练茎核急察杨寸库酸届蒸制某多烟
世岛遇绿象柳袋鼠卸海器使强啦丰驻必缝痛井期惊解广两锈静突瓦绝飞锈裂隶成街宋蒸新鼓决住肥桥浓谈当润诺五留费变要送纲响包护血哥虚铁史互池已弟滤青缓云身麻塔总纷空闻脱磁域构搞宪鼠野捕吧罗新泵柴阶红诺欢金鱼伍特炭磨允威检灰文瓦回业向户页突人船节期处麦击俄刷难菌财励岭脑述就给告捕侯焊套距筒险六显
我们的下一站是羲之故居。来到故居门前,“羲之故居”几个古朴的大字吸引了我。随着人流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翠竹掩映的一座假山。假山上“洗砚池”三个隽秀的字跃入眼帘。一道瀑布从假山顶飞流直下,溅起朵朵水花,在山脚下汇成一股溪流,淙淙地流着,水中还有许多锦鲤,自由地游来游去,平添了几许生机。接着,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书法长廊。长廊里存留着许多着名书法家的墨宝,启功、舒同等名家的作品让我大开眼界。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晒书台、琅琊守望、道济天下、鹅池、五侯祠等景点,了解到王羲之、王献之的生平事迹及他们小时候练字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还欣赏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石刻,真是遒媚劲健,绝代所无。我们在石碑前合影留念。作为书圣的传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最后,我们又到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又一次感受到家乡临沂历史的厚重。进了大门,走过长长的走廊,进入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馆中间的两个长方形的大坑,有三四米深,原来是两座墓穴。每个墓穴内都有一具打开的棺材,里面还堆放着陶瓷陶罐等陪葬品。听了讲解员阿姨的讲解,我知道就是从这两口汉墓中出土了竹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接着,我们上了二层展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残缺的竹简,解说员姐姐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着。我们不但看到了竹简,还看到了许多古代用的器具和兵器。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幅金雀山九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这幅画描述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生活,艺术构思巧妙,绘画功力精湛。
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游览结束了,我却意犹未尽,好想再次游览。这次游览,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而且让我感受到临沂这座“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我为自己是临沂人,感到特别的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