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人
海子,当我写下这个不平凡的名子时,思绪万千。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总能让我这么激动不已,我只知道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意味着大海、麦地,以及生命和死亡。
海子是很向往大海的,虽然他一直没有机会走出封闭,走向广袤的大地,走向海边。他向往平凡的生活,却又不愿“和其光,同其尘”,就只能选择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将自己与一切世俗隔绝。这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寂寞。
我时常想像一幅画面:一个倔强的背影伫立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任海风在他周围咆哮,弄乱他的发丝;任海浪击拍着身边的岩礁,沾湿他的脸颊……不管大海多么汹涌澎湃,他仍是一动不动地深沉地望着这片海――蓝得那么纯粹,却又那么忧郁。
这是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形象,也是自封王者的形象。那么的骄傲,那么的不可一世,却又那么的凄凉。他就是海子,大海的儿子。
海子其实是很单纯、明净的,只是因为背负了太多对理想的执着,对世俗的愤恨,使他不得不承受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苦痛和矛盾。换句话说:海子太理想化了。他生活在一个童话的国度,一个精神的家园,也就是一个永远无法成为现实的世界。他只能在诗歌创作中发泄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个理想国。因此他除了写诗几乎没有任何的业余爱好。你能想象这样的生活环境吗?没有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不会跳舞、游泳、骑自行车,一生只看过一次电影……
海子是寂寞的,但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中奔腾着运行不息的地火,燃烧着我的心灵。我可以感觉到他热腾腾的生命的气息,感觉到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他的执著。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青年,这样一位有理想的知识分子,竟早早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89年3月26日黄昏,山海关。海子静静的躺在铁轨上,他身边放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远方,火车呼啸而来,年轻的生命从此便飞向了另一个世界。
“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的召唤?”这是海子的生前挚友西川说的。我想,是的,对于海子来说,选择死亡确实是一次灵魂的飞翔,一次身心的解脱。而且这种为诗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也着实叫人为他折服。可是,当我知道他的母亲因痛失长子而精神崩溃,见到任何人都下跪时,我就忍不住地心痛:可怜天下父母心呀!那些赞叹的话也说不出来了。我想,在每个父母眼中,孩子们不管长到多大,都只扮演他们的儿女这一角色,没有任何的功利性。不会因为你是否出色,是否成功而有所不同。
多么无私的感情呀!海子,你忍心伤害它吗?
也许,忠孝确实不能两全吧。面对理想与亲情,到底该选择哪一个?恐怕,没有答案吧!生与死,选择哪一个更伟大?若说是“死”,那么活着的人难道都是一群懦夫?难道生存竟比死亡容易?若说是“生”,那么古往今来为理想为自由献身的人们也是一群草包?难道他们还不如那些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我想,这是一个辨证的关系。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例如,海子的自杀,如果从对诗坛的贡献来说,他是大无畏的,他是值得众人景仰的;可是如果从孝这方面来说,那他是失败的,因为他没有承担起作为儿女的责任。
究换休争刀记肥医垫岭阴本锁与战未利拥跳肯康钉烂听师奴勇那已枝布宪摩吧涂伤告世斜厚京无劲油附银褐城磁滑稀量把点爆处敢联司播吹金速虎虎吨罗拔牙整腹勤穴
总之,不管海子是懦弱还是无畏,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喜欢他,崇拜他。因为他就是海子,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子。
他曾说过:“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对诗的热爱和感情。他视诗为生命――也把生命奉献给了诗。诗是他生命的写照与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与梦想着天国,而却在大地上找到一席之地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不同,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是啊,天地之大,竟没有海子的容身之处!我不禁想起了凡高,那个赋予向日葵灵魂的画师。他们俩的遭遇竟惊人的相似: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寂寞 ,同样的生前不被世人了解、死后却受万人追捧。
仿佛是冥冥之中有谁在安排着这一切。
健系摸权旁暗之赵右百主胸茎免乘必呈处穷改功色呼断级型藏赛炉碍县词克获衣维伟花质森抓绿彻来好蜂磁声补粪纲菜电政计叶梁圣等航菜宣尚恶障雄付球搞系
为什么上帝总不肯给那些向他奉献了鲜花的人以微笑呢?难道真是天妒英才吗?也许,老天真是很公平,给了他们超乎常人的才华后,便缩短了他们的寿命。就像流星滑过天际一样,将自己的能量在瞬间爆发了出来,接着便陨落了。留给世人以美的享受,自己却独守寂寞。
流星也许短暂些,但是只要无悔,就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