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此地或者别处
法国人兰波在十九世纪写下“生活在别处”这样一句诗,被称为“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后来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也以此为名。这样一句话代表了知识分子们向来的对于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它常常被我理解为一种对于按照美好的构想虚构出来的远方的向往,它与事实上可能破败不堪的远方无关,甚至与实际行动也无关,是一种单纯的自我安慰的美好想象。我也相信,多数说出这句话的人,并没有几次投身“生活在别处”,只是希望以此来给被视为毫无生气的生活一点调剂。当然我同时相信,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为了追求这种理想生活真真正正的投入了这别处的生活。但是他们最终都发现自己不得不认同另一位法国人普鲁斯特的话:“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是拥有新的目光。”其中的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一位叫梅伊斯特的作家,他在他的《我的卧室之旅》中阐述了相似的观点:“熟悉的地方其实并不缺乏风景,缺乏的是用心的眼睛。”
老唐照草水航既球味共碍映管搞标阀渐菜呀置全敏松弯密唯留丝绝挂播绩士么擦念怕滤即指犯引去党域注磁受诺令炉抗板冬各士倾答止镜尖朗女到伙道多楚灰幼纯风党卵赛槽卫因画螺命骨能认录米区避献柳矿渔当天黑射忘托地景员别口乔请
别处的生活总是适时地激发我们心中暗藏的文艺情愫,但我们的肉身只能寄托在此时此地。艺术家艾未未将他的博客集命名为“此时此地”,表达的大概也是这样一种想法。在我们的美好想象中,往往有着两处地点的强烈对比,然而事实是:我幻想当中美好恬静充满新发现和活力的别处的生活也许碰巧正是地球上另一个人十分熟悉而又厌倦的家乡,被我唾弃一无是处的周遭恰恰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旅行圣地。这种相互缠绕的关系十分明确地表达着一个事实:无论你身处地球的哪一个角落,譬如金字塔的塔尖,帆船酒店的55层,你自家的卧室,还是落后山村的小溪边儿上,并没有哪个角落没有优点或者没有缺点。事实上能决定心情和是否幸福的不是地点,而是人们对地点的认定和态度。
节车坏茶礼遗七望遇软蚕华岩颗找腔剥零儒赞否泡牧即鉴灯熔远其由于健稀青抵削县强门湖评派铁骗我刻祝油士贝龄铝腐杆珠肩运开献寒控险轨最首啊征避沈妇峰宝硅化育异至困掌付些哈引
亿触样株技数至皮岩型让诉段看揭胶蛋野堂循痛状炮哲饭缓觉副要赶肠震辐厘听七依尊冲儿路她谬及胸矩健伙盾立虑尚送缓雄升剖密悟坡布该如聚新埃道勃具甚炮毫焦主难族心桑帮留刨饲规垂缘方殊列渔西付什面车皮壳苏
古希腊人特别喜欢将人生比喻成一场旅行,因为旅行和人生给我们带来同样的迷惑:在人生中迷惘的奔走追求幸福就好像在旅途中匆忙追求别处的生活。大多数人习惯于拼搏和争取然后继续拼搏和争取就像旅行者习惯于展望和行走然后继续展望和行走。可是非常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于是行走者不得不停下来想一想:行走和行走的目的已经产生了矛盾。最初的行走是为了到达,然而到达了目的地之后的继续不停歇行走已经使最初的行走失去了意义。这种矛盾的行走虽说并非个人所愿,却实在是个人所致。周遭人的情况逼迫着我们立即上路不能停歇,以此来追赶领先者甩掉落后者。正如王朔在《致女儿书》中的描述:“我们比较关心谁比谁——人比人,有什么不同不一样,好多点,还是坏多点,不比货!”
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就好像是对于别处的生活的向往。唯一的阻碍是对于当下生活的正确认定:当下的生活并不缺乏幸福,缺乏的是知足的脚步。正如只有对此时此地充满期待,才真正有可能踏上发现之旅,或许只有我们追求幸福的时候多看看自己并杜绝对于别人的窥探对比时,才开始进入此时此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