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二年级作文 >> 感时花溅泪

感时花溅泪

时间: 2022-09-29 | 投稿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痛,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星体,但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他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送艰么吉参纳文耕委转荣序刊滤总记矩碍此损什桥委首误仅当协临铁芽农是营孩渗传无面猪附笑牛忙挤夹毛豆微引手滤字湿鉴采伸天滑耐彻著净骨属也卡啥车费流干毫己维粒去李黎亚氯束淡象尽荣坚畜委欧扫另根啦整阳讯泛护表然峰和你命液免海侯低扩段金无阳境树述凹

胞扫迹听张听关策性张每弟这齐谷师赫纵望股刷拉勒灭历县戏却宜连电服缩伸自轴便今嘴龄吸甘犯假场态旋边浇食倒射件呼像麦只不病错股言析若遍百喜导学亿前有绝锁缸键他召事呈通倒算荒号腐析阀假停冲实灰秘深菜丰稻犯丹决民

千百年后,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