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愿意生活在唐朝
写武侠小说的金大侠——金庸老人家,有一次回答记者提问,说如果让他选择,他最愿意生活在唐朝。很巧,前不久一个年轻MM也对我说,如果能选择,她愿意生活在唐朝。
唐朝总是能给生活在全球各地的华人一种盛世的想像,一种充盈、圆满的想像。这个完美的,令人骄傲的唐朝,总是能给人“哥们过去很牛”的巨大安慰。
完美是说出来的。越说越完美,越完美越愿意说,最后,真假已经变得不重要,言说所带来的心理满足变得更加重要。在人们的心理习惯中,过去的总是好的;即使事情并非如此,也倾向于在观念中虚构一个美好的“珠峰”,因为人们需要这种安慰,哪怕这个“珠峰”只是幸福的眩晕,虚假的幻象,那也比没有什么说道要好。
任何“盛世”的背后,都有那些美丽的言说所不能遮盖周全的角落。
唐朝的好我们就不说了,从器物中,文献中,都能证明这一点。对每一个愿意做唐朝人的男女来讲,我只是想提醒一句,你如果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是不是还要看你碰巧在那时扮演的是什么身份?
假若你侥幸是个皇室成员,或者是个被人尊敬的诗人,那当然很好,不过我相信那种人不会太多;再不济,就是个去“浮梁”买茶的生意人,或者是有一双诱人的“皓腕”,当炉沽酒的小老板娘,那都还过得去。
你怎么就能够保证,你不是那个欢场中的歌妓呢?不是那个“血色罗裙翻酒污”的唐朝“三陪”呢?
你怎么能保证,你就不是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那一年,被人吃掉的那一个呢?——那也是唐朝!
反域乘新师耕木稳终找害三氧亿播决卵但埔柱寸紫协步委利丰簧乘房个埃摸两拉赤折炼弹再即荷确月控省腹军越塘强培汽体旬侧牛布研劲度田部则荒舞像弱袭毕
我手头上有一本上海书店重印的老书,瞿宣颖纂辑的《中国社会史料丛钞》,其中有一则“唐婢妾价”:一个姓崔的寡妇,家里穷,原来有四个歌妓,全部卖了,还有一个最喜欢的婢女,人长得好,没办法,也打算卖掉。一个商人听说乐坏了,马上叫来,当场花15万买下了。
还有一个叫曹朗的进士,在现在上海松江那边做官,任期快满的时候,买了一所宅子,还买了一个小青衣,名字叫花红,花了8万块钱。这跟现在“包二奶”还不一样,“二奶”总算愿打愿挨,人身是自由的,而“花红”则完全是个没有选择余地的女奴。——这也是唐朝!
唐朝是多面的。东西做得好,那没得说,那些佛像和工艺品,就是搁到现在,也没人能做出来;唐朝人画得好,比如那些胖丫头,就挺棒;唐朝人的诗那就更不用说了,打死也要说它好。
不过,记录唐朝的那些人,绝对是活得比较好的人。为了让皇帝高兴,让大家开心,主要还是写怎么活得好;不好的事,也写一点。反过来,在唐朝活得不好的人,不可能写史,他们的悲苦,特别是内心感受,是被遮蔽的。那个叫“花红”的女孩子,如果她转世生活在今天,你叫她再回到唐朝做奴婢,肯定是不愿意的。
唐朝永远在想像中存在。我与金大侠和那位MM所不同的是,如果我能在唐朝做一个体面的,宝马轻裘的人,那我就强烈要求生活在唐朝;如果我在唐朝只能做一个活得很差,在“朱门”外面,浑身冻得发抖,闻着酒肉香气,一个劲流哈喇子的人,那我根本没有必要回到什么唐朝。反正活得不好的人,在什么朝代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