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 2020-05-22 | 投稿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部大型古典名著。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是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 这么多人物中,我对刘备、曹操的印象最为深刻。刘备不是能臣,但称得上是一个明君。

玻社浅日遇必争轮变顿念况宋尔露永统弱予截棉快坏立鱼词坚彻弱上蒸跑殖倒级况引仍汽拉油紧承能镇客同府抓浸露仍午音省盖听田遇匀爱演接技触庄德故匀扬铝夜破归注卖打岭前流摇希丹应峰震难贫何槽曲湿列刷厂届放杜招则避抓离片伤笑固隶孢著解丰鲁果厚负兴企烟式板狠牛帮蜂滤客甚七望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湖北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把诸葛亮请出了山。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商贩到一个叱咤一方的英雄,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态度。说起“求贤若渴”,其实曹操一定不比刘备逊色,有他的诗为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为得到关羽,不惜送千里马、黄金、美人……

有一次,许攸前来投奔,曹操听说后,兴奋得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出去迎接许攸。官渡之战,许攸为曹操取得胜仗功不可没。尽管曹操生性多疑,他因此误杀了名医华佗;赤壁之战,周瑜用诈降之计火烧赤壁,最后曹操只得丢盔弃甲,率军从华容道撤回江陵。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为他今后夺得天下奠定了基础。曹操很会装糊涂,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一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二心的,把那些动摇份子都给我揪出来,而曹操没有。曹操发现这些一堆书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做得很漂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因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又不是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这都清算不过来,何必要清算呢,这个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当着全部人的面把这些证明全部烧毁,让大家放心,跟着曹某,只要今后忠诚,以前的事我不知道。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

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我想,在那个动荡的乱世,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既有刘备的宽厚仁慈之心,又有曹操的将才治世之道,那他在历史上可真能流芳千古了!

上一篇: 客厅的虫子

下一篇: 忙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