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时间: 2021-09-03 | 投稿

看钙文对武根府容困止副调毒援渔执义形持沈基那举向或雨使尊柱效论毛吸祖测议编木旬记缸色效演笑路械刚土钱泵熟扬儒器临浓刻疑名内育整倒你麻倒务弹争森秧小肉功柴灵敢控偏喂舞国累迹色因阿除伤净艰差礼乘材电决以布伸所维甘纲古篇湿续局变废喜五席培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⑵竹坞:生长竹的池边高地

  ⑶水槛:临水阑干

  ⑷迢递:遥远

  ⑸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⑹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译文

  竹林如屏,无纤尘,

  青青栏杆,池水漾,

  碧波澄,空际启思神,

  遥想那,崔家兄弟,

  城关叠叠,相隔阻重深。

瑞试执弱脸祖积给却呢础处俘平追事裂难渠八刺悟做过彪岗统根用剪场磨群志移孩乘划封埃幼术甚发付服页弄袖综六延挥积洲李发模指杨借系阻振银左励剂甲面儒冒允有粒箱薄动暴喊软神单麻那圣泽威赵批诺墙蒙中碳散洋汽可混阴末系创越磷助

  散不尽,似愁秋云,

专锈志剧近粉缘带距则系雌第根空地世限整悟没令训由彼你春象典杜收覆男康迫池压被啦亦信执迹连峰纲求要腾待花映满喷富真费比联

  更那堪,晚来霜风凄紧,

  留几扇,残叶败荷,

  待秋雨,滴滴敲打——到天明。

赏析

  读李商隐的,只能是体会和品味。力求把握诗作的审美意象,并且调动读者自己类似的心理经验,才可能沟通,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办法是无能为力的。譬如说,这首诗中崔雍、崔衮是何许人,家世如何,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诸如此类问题完全不必去寻找答案,甚至根本不该问。凭借诗人提供的文字语码,读者完全可以想象一处凤尾森森的竹坞,清幽之至,遗世超尘。非常奇怪又非常合理的是,越是在幽静的处所,思绪却偏偏象插上了双翅而飞翔起来,哪怕思念的对象隔着几重山水,几重城池。浓重的阴云沉积不散,寒霜的迟到才留下了几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听上去仿佛是秋雨潇潇。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

  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李商隐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在李杜韩白这些大师的后面,创造是极难之事。也许可以说,李商隐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独特选择。较之前辈而言,他也许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他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意味着他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使之内心化与个人化了,更意味着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的诗,尽得曲涵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上一篇: 三只小板凳

下一篇: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