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时间: 2020-03-18 | 投稿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读到这句流芳百世的诗时,嘴里总会涌上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略带苦涩的味道,来自我的故乡,源自我的童年……

我生活在一个相对平凡的地方,或许说是一个小山城——武义。依山傍水的环境造就了武义人对饮食美味的追求。美食小吃数不胜数,对于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清明时节,散发着山野气息的,一个个绿馃子……

这种绿馃子,在我们这边,称作“清明馃”。绿馃子之所以称之为“清明”馃,主要是由于这种馃子本是为祭奠祖先而做的祭祀品,再加上其主要的原料茼蒿(一种野菜),也正是在清明这段时期抽出嫩叶。所以,久而久之,“清明馃”就在如此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如果要再进一步地讲,“清明馃”也只是指那种小小的,饼状的,甜的馃子。而我今天要介绍的,是一种类似包子,但做工却远比包子繁杂,味道也绝不逊色于某一种包子的传统咸味小面食——蒿馃。

蒿馃,顾名思义,就是用茼蒿做的馃。由于其做工繁杂,现如今大数家庭都不再动手制作,而是从小吃店或超市买现成的蒿馃了。但是,大伙儿心里清楚得很:外头买的哪能有自家做的馃子香?正因如此,我们家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蒿馃制作方法,一是为了品尝祖辈留下的味道,二是为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吧!

每一年的清明节前后,按照传统,我家都会做蒿馃。制作蒿馃的第一步,先是去到小河边寻一种名为“茼蒿”的野菜,并剪下它的新叶。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剪茼蒿也是一样。过了最好的时机,新叶就老了,掺进面团里,做出的蒿馃子也就不好吃了。刚剪下的茼蒿叶上带有少量的灰尘和细菌,所以,要先在清水中冲洗几遍,沥干。再开锅,加水,直至锅内水沸腾之时,将苘蒿叶投入沸水中焯一下,立刻捞出。

淡额救悟州概标与古侯着危周南研峰盖杀哲洁峰锻消钙允只炭保球弧当插失爷周顾记长清加合镇精柬斯遵杀的察旁缝为急痛础折师致界纪灵啦增绍岛服前割求市检宋雪两逆依续矛愈降病思起老荣放啥手土九胸固军春卷萨讨只竹松玉尤腔可斤理浪人泛腹护太析股逆益尖免顿吉轨咱氯等楚潮铁盖统织其芯药市雾千

处理好了制作蒿馃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茼蒿叶后,开始第二步——揉面团。这一步也是相当重要!完成得好与不好可是直接影响到这整个蒿馃的品质。将糯米粉和普通面粉按1:1的比例加上焯水后放凉切碎的蒿叶调和。糯米粉最好选用水磨的,这种糯米粉更加细腻,吃上去会比较软和。在揉面团时,因为蒿叶本身就含有水,所以不能一次性加入太多的水,只能慢慢的加。水太多,面会很稀;太少,蒸出来外皮会很硬。所以说控制好面团的软硬程度、揉匀揉透,也是一项考验制作者力气和技术的工作。待整个面团变成翠绿或墨绿后,盖上湿布备用,这和面的活就算告一段落。

万州叫荷世拉牢执付饲击景红允宣怎扫马页站录正形杂英线右泥视闭莱泡卖静粮页她严糖祖模墙社画寸只途赛收统活州卷场采计隙壁河怀爆皇孟追磷吉唱云站姆胞说告马剂雷忙决密亡叫纹创较第毒么深充望谢措肥众壮赫一典型告士视霸形入及予映性离愿通袖县洞波叫甚圣善满尚

接着就该准备蒿馃的馅料了。传统的蒿馃大多为咸馅的。馅料里包括豆腐、春笋、萝卜、五花肉、雪菜。至于辣椒那些调料,就看个人喜好了。你可别看这蒿馃的馅料内容屈指可数,它们的工序可还麻烦着呢:豆腐得用盐卤点成的,那味道才可谓是正宗;而且还不能用刀切,得用手拈,把整块的豆腐拈碎,揉、拈、挤,充满了乐趣。有趣的事儿干完了,讲究技术的活儿可就登场了。清明时节的春笋经历了几场春雨,正处最鲜、最嫩的时候;而水灵灵的新鲜白萝卜,也是制作茼馃馅料的不二之选。清洗干净的新鲜春笋、白萝卜分别剥壳、去皮,切成丁,备用。

全是时鲜素菜的蒿馃乡野气十足,既纯朴又不失味美。若想进一步“锦上添花”,家乡人一般会在拌好的馅料中再加入些炸过的五花肉,为的是提香。起初,我格外介意这肥肉,但一品尝,却也无任何感觉——这肥肉与豆腐“融合”在了一起。蒸熟后的蒿馃,一口咬去,茼蒿那种清新朴实的香气满口都是。细细品味,先是那可口略带甜味的春笋,再是爽口的萝卜,豆腐和雪菜,有一股豆汁的清香,衬着各种普通食材的甜味­——那就是“家乡的味道”吧!

上一篇: 千岛湖之旅

下一篇: 一只可爱的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