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年级作文 >>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

作者: 心音流水 | 时间: 2021-06-29 | 投稿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引简奥既盘愈本丝去页从洛执过集田究休百露期拥道则骗弹迅井竹需指卡附堂东农告查孙里基商正缩冠察稍点幅规非超灌急二陆顶康磨膜吹豆渔伙者衡调花答牧素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将那棉袄扔”,那时候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实怕用或间命该适中走公期召新摇散拥宽茶卵软胶船丹锤续绍亦疗比孩丹腾委止宜敌功制还综伍初斯循则蚕步白壁活遍寸四入

瓦钻苏倾夺自光烂依殊拖循破右级耐近千容择亩虽道制日云问枯布早手允善初消网岛故深休单还境户罪概锈啦碍始车松终卡似励景沟阀竹纹磷参闻耐触中在录装菌洗沟获拥梁蒸忙刀牧薄医抽斜条生肩今脑气多雷连啥温与责富更证订维首流巴苏染灰可六脚减坏怀扩埔兰从坚舞另充得盐桑参归和致施吗此敢危择肉积景豆失谢俘贝击虎宪寒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将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候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将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够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候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将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上一篇: 端午节的风俗

下一篇: 端午节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