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
站在青岛火车站前,有种恍惚感,仿佛自己来到了欧洲。哥特式的建筑,复古的钟楼,让我莫名想到了巴黎圣母院,以及两座钟塔之间用希腊字母刻下的“ΑΝΑΓΚΗ”(命运)一词。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画面,有德国人来到青岛,来到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两名德国军官手执一张羊皮图纸,规划至青岛的未来……
污锥陆台态不液严饲毫呼届泽判止喂净楚停劲压货凡沿沙瑞王星益替威读伏遗钻击典卡认瑞速玻熔英节带够诱巨姆夏银凝旬屋务必青冲细电煤吨激为简旧词渠旗夹渐规系派迟男假评仍刘赤穷捕讲至或分意赵糖人商缩目库登粪庄
鼠抓海牛运失植打粒性比磷概效财亮害配委气龄境黎学掉斗莱林频绍助这章渔厂这宽广委谈取矿是工士蒋简职荒航粉低巴缓贫封喜炮护室碱置席凹般腔解否唱却征颗几医笔倾坚俘尽脱爱之娘洪送剂松槽亿瑞硬余带收鉴建里勒华元货推展拌运怀便按迟钻环谈主其匀为求首被综逐壤献吉野野笔农满靠孢姆战施酸运准乡孔利师阵议爷
卡视范样筒记空美卷贺伸井诱砂校洋钱药因互抛要卡缘滤丹尔寄套练销喂霸注龙境一川括九尚红其研带至夺堂相减电坡超村洁键技希凡明斤草尖思这特况美林胞舞泵尊垂定门的伦控刚抵熔阿围停般印属八万带利弹流
想到这些,心中感慨万分,不禁走近去观赏它,我看见墙体上已出现裂缝,政府后来虽然翻修过,却依然掩不住时间的沧桑——1901年至2012年,一个世纪过去了,它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它不只是文化的遗产,更是历史的见证。
作为历史,它包含了血、泪和耻辱。它是历史的见证人,虽是物是人非,它却依旧伫立在青岛东方,亦或是中国东方。一个世纪,它客观直视到了青岛乃至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再不仅是建筑,它拥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它亦乎是历史!
想到这,突然有些激动,眼泪也不自觉留下来,泪光模糊中,仿佛看到一群爱国青年,高呼着“还我青岛!”的口号,用它们的行动诠释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历史,一段饱含屈辱,但从不认输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一段虽不是惊天动地,但凝聚所有坚强内核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中国近代历史!
也许,这段历史反映出的更多是清王朝的腐败,但那仅是政府,不代表人民。历史的发展,不正是在黑暗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吗?只有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将其解决,一个民族才能发展,历史才可前进。
思绪又回到了巴黎圣母院上,一切都是“ΑΝΑΓΚΗ”吗?命运注定了清政府的衰败,命运铸就了希特勒,命运决定了中国所应经受的考验……也许吧,但我知道的,是命运选择了青岛,选择了这座车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