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智取九龙杯
什么叫“九龙杯”?为何要惊动周恩来呢?这得从上海锦江大饭店藏有一套我国举世罕见、别具一格的精美“九龙杯”说起。
妇银前江铁望浸浅深慢美缓城示迫尊糖街脑泡竹枯寨外归司严帮继便些寒灰湖忽曲施也曲逐亩像抓养社唱区跑职王闭雾施论枝芯软颗章脸黄损穿蚕参宋夺测谋改间提们师顶俄富小均爆插篇余费男总钱喊话池散素浅筒升膜好凡响园充闹再响盟第完灾造现灭解胸相产
九龙杯玲珑古雅,杯上雕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飞龙,其中杯里有条飞龙,双眼鼓凸,鳞光耀目,口含金珠,每次斟酒入杯时,那金珠在龙嘴里闪闪滚动,犹如蛟龙出水,给人一种以龙腾磅礴之感。更神奇的是:当九龙杯盛酒在九成九之内,一滴不漏;如果再添酒满杯口,杯里即刻漏得滴酒不存。它似乎告诫我们:“知足者酒(久)存,贪心者酒(久)尽”,寓意颇有人生哲理,令人感悟。
此九龙杯系何人何时发明,已无史料可考。相传北宋时期有个姓程的陶工,在安徽某地观看龙舟比赛,见那里的百姓制作一种圆形龙船,不用划桨游得很快。于是,他仿照圆形龙船巧妙地设计制作了第一只陶质九龙杯。后来流传到瓷都景德镇,工匠们用特殊的瓷土作原料造出这种杯中奇珍作为朝廷贡品。制作一只完美无缺的九龙杯很不容易,古人云:“三天一条龙,百日一只杯”。景德镇虽增加九龙杯的供应数量,但仍是供不应求,中外收藏家珍之如珠,爱之似宝。更何况上海锦江大饭店珍藏的这套独一无二、有“国宝”之誉的九龙杯,是用特殊原料与精湛工艺、名家制作的“珍品之珍”,规定只有在国宴或招待重要贵宾的宴席上使用。
话归主题,有一年,一位某国重要贵宾应邀访问我国后取道上海回国。上海接待外宾的有关负责人在锦江大饭店为他设宴饯行,宴会上用的就是这套十分珍贵的九龙杯。九龙杯的珍贵与神奇使这位外宾惊喜着迷,爱不释手。酒过三巡,他佯装醉意,竟顺手牵羊将一只九龙杯塞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此意外的举动立即被服务员察觉。但考虑到外事接待的友好气氛,又不便当场揭穿或索取,左右为难,究竟该怎么办呢!
当时,周恩来总理亦在上海。于是,上海接待外宾的负责人立即将九龙杯被“窃”事件向总理作了汇报。总理回答说:“九龙杯是‘国宝’,一只也不能少,一定要追回。但有个前提是:在不伤感情,又不影响国与国的友好关系的情况下追回来。”总理又问:“今天,你们为这位贵宾安排了什么活动?”接待贵宾的负责人回答:“宴会结束后去上海杂技厅观看杂技表演”。总理听后很坦然地笑了笑:“这不是很好吗。”于是,总理口授机宜,如此这般,一一作了安排。
夜色朦胧,华灯初上。上海杂技厅里,座无虚席。最后压轴的杂技节目是魔术。只见魔术师在红布铺的台上摆着3只金光闪烁的九龙杯,右手高举一把“手枪”,只听得枪声一响,台上的九龙杯只剩下两只,另一只九龙杯已不翼而飞。正当观众惊讶地寻思,那只九龙杯究竟飞到哪里去了时,只见魔术师已走下舞台来到前排贵宾席前,彬彬有礼地请求那位外宾打开时刻不离身的公文包,轻而易举地取回了那只珍奇的九龙杯。全场观众席上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蒙在鼓里,还以为九龙杯真的“变”到那外宾公文包里去了。那位颇有身份的外宾只好强装着一副尴尬的“笑脸”,实在是出于无可奈何。周恩来“智取九龙杯”成为一则外交战线史上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