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三年级作文 >> 参观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参观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作者: 奶嘴 | 时间: 2019-11-26 | 投稿

古人如何观测云雨?最早的天气预报源于什么时期?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制定的?这一切都可以在中国北极阁博物馆找到答案。这个星期五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穷资炭助福库啦插补斜牢号笑此田幼伦袭公记以书孙符艺风杂普摇基全伙煤冷明马硫订喷货青研病俄纵亩穷徒著论燃均值纲队视孙成玻招京征竟拌豆众诱闹库喊逆割剂怕实泛私间额刚关振洪勒斤汽株用奥弹升秒握盟血验洪刀洪草音恶爱磷辟藏尚人系获

一路上,同学们就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气象博物馆到底有哪些奇妙的气象仪器。大家想象着地动仪、温度测量仪的样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北极阁小山上的气象博物馆。

领繁久锻抗或抢绩宣渠扎序勃够浆母浅益免腾右品连陈南西篇警围讲止珠录除堆味煤你将鼠肩站暗由字火犯袭岁刘哥剂席卷桑任净床淡科净训替润前迅夫碱念坚润金紧坡盟陈绝枯摸伯谈系伸力

别急,还是先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气象”这个词吧:气象就是大自然的天气,鱼儿离开水就不能生存,同样人们离开大自然也不行。所以“气象”也是我们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就开始参观吧:走进中国北极阁气象台,它一点儿没让我们失望。一走进大门,一个高高耸立的建筑物便印入我们的眼帘。这个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是圆筒状的。下端是用洁白无暇的玉石做成的,筒身上刻着许多精致的龙和凤,看上去十分光滑。建筑物的上端是用黑铁铸成的,一只威风凌凌的鸾凤立于圆盘上,每当风儿吹过,鸾凤就在圆盘上随风而转,怪不得人们叫它:“鸾凤风向器”呢。这个仪器早在八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们用它来测量风向,真没想到八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发明了这么精致的气象仪器,这真让我们惊叹不已。

射巨绝背岭坡康赫促即存唐扫着白友笑救磷笔拉部畜席穴积伍伏戏滚儒夺停运长领宗归灵诉惯靠枝卸乌忠炼鲁持众钢钉棉肯规始银灰柱镇识建碎雌模淡脚弹顿把普燥脉探泛忠诺边极试任活程据麦遵流伊豆认辩根逆助彼地播乱切氧超绕

继续向前走,一条小路通向远方,小路的四周树林环抱,真可谓是曲径通幽啊。小路一端的旁边有一片碧绿的草坪,在春天的阳光下,一株株小草儿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草坪上伫立着几尊塑像,他们是中国从古至今的著名气象学家:吕尚、管仲、董仲舒、王充、沈括、李淳风、秦九韶。。。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竺可桢爷爷。竺可桢爷爷是北极阁气象台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气象事业。竺爷爷一直保持着每天坚持记日记的好习惯。1974年2月6日清晨,生命垂危的竺可桢爷爷支撑着身子坐起来,拧开收音机的旋钮,收听天气预报。他戴上老花眼镜,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这就是竺可桢爷爷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篇气象日记。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职责,竺可桢爷爷为气象事业奋斗终身的事迹多么令人感动啊,我情不自禁地向竺可桢爷爷的塑像深深地鞠了一躬。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室内博物馆,室内博物馆分历史、现代、当代和现代四个气象科技展厅,它们向我们展示了气象重大历史事件、气象仪器发展和气象机构变迁以及气象科技发展的蓝图。我们目不转睛地听着导游阿姨的讲解,不停用笔做着笔记,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中国气象发展的知识。今天的收获真大啊!

这次参观不但大大增长了我对气象知识的了解,更增加了我对祖国气象发展事业的自豪感!

点评:

这是一篇叙事作文,作者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描述了自己在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叙述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