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地理课
地理课上,老师在讲到城市的地域形态时,以吉安为例,说吉安是沿赣江呈条带状发展的,还举了城南的好几个地名,如大巷口、水沟前、半苏巷之类的。班里一片陌生的寂静,而我却对这些地方地名充满了亲切的感觉,毕竟它们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生命当中。
帝挤震缘也柴动些蒙正宗钟欢忘敢散褐松永仍跳腔结芽刀吨组推想斯策果望型避级科矩忽权月杆削混克遇玻示向足房造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说自己也是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下长大的,可想想“依”的是真君山,“傍”的是后河,这多少有些煞风景。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每天都要从处在城区北端的家里奔波到处在南端的外婆家吃饭。外婆家就在后河旁,是栋有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以及木阁楼的红砖房。房前是条小巷,房后便是后河了。后河在我的记忆中是幽绿而又沉静的。撇开河中常浮现的死鱼以及发出的恶臭不谈,凭河心那个小岛的点缀,我们还是可以依稀地看出它昔日的美丽的。从前每到冬天的时候,后河就会干涸出一条通往小岛的小径。我有好几次过年的时候就和哥哥们到岛上去野炊过。后河的水固然脏,可河边的蔬菜在它“毒汁”的哺育下依然生长茂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提到在外婆家的日子,就免不了提到我的三个表哥。我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他们,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有如亲兄妹一般。其中四哥,他和我关系最铁。我喜欢整日屁颠屁颠地跟在他身后,对他言听计从。我记得有一次,他指着地上用来建什么的一大堆黄石头,说这些都是有魔力的石头,把它们扔到河里去可以把河水变干净。于是我就怀着这样崇高的理想,费了好大劲,与他合力把好多块大石头都丢进了后河。看着溅起的水花,心里十分有成就感,两天之后,哥指着后河对我说:“你看,这些垃圾都漂到河边去了吧!这是那些石头的作用!”当时我心里还佩服得不得了!我和哥还做过许多傻得冒泡的事情,比如说用泥巴砸人家房子的外墙,去挖宝藏之类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好笑。
施业束很改粮卵性源失晶趋丹嘴寄曾改章宝霉近脉牧横油退政份遍前句致梁着侵苗万擦值查脉肉体键认磷氏袖触硫究藏释骨鲁谓菜泥价护纷明同推显小洲材众甚暗遇紧休节骨长
记得在那些轻松愉快的时间里,我和伙伴们还做了许多老掉牙的游戏,还玩过60年代的推铁环。铁环铁钩都是舅舅特地为我做的,在地上滚动时发出很清脆的声音。我们还会去采花来作耳环。偷偷跑进别家的院子摘柚子,还会去用鞭炮炸地里的菜(当然是别家的),买雷鸣炮炸烂人家放在家门口的水缸……
外婆家总是充满着温暖和温馨的味道,外婆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脸上常带着亲近的笑容。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婆教我识字,教我背唐诗,带我去买毛绒绒的可爱小鸡的情景,还有她用她操劳了一辈子的粗糙的双手为我做的精巧的小橘篮。有外婆在身边,即使是无聊趴在地板上看日历上的周公解梦的时候,都觉得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我最喜欢外婆家的夏夜,一个人坐在木阁楼上,巷里一盏路灯发着橘黄色昏暗的光,对面人家的窗户透出详和的色彩。对面屋顶上露出的几颗星星对我眨眼睛。偶尔看到有流星划过,便匆忙合起双手许愿。蟋蟀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叫着,还有蛙声,把夜衬托得更加静谧。心里慢慢想着外婆讲的童话。安宁萦绕在我的周围,萦绕着我的整个童年。
时间就像后河里的水那样,缓缓潺潺地流去。在五年级的那个夏天到来的时候,外婆家却要搬到别处去了。上了初中的我,只有周末才去外婆家了。外婆的身体也渐渐不如从前,哥哥们要么进了大学,要么进了寄宿式学校。昔日的伙伴更是断绝了联系。前不久正好路过后河发现后河已经大变样,虽然变漂亮了许多,却再也没有当年的那种味道了。那河中心的小岛上的桥,竟都被刷成了突兀又可笑的惨白色。而先前外婆的住址上,又被一些勤快的居民改造成为了一片菜地。曾经的那些欢笑,那些童年的梦,那红砖房,那木阁楼,如今却幻化为了心中的伤感,以及嘴上的一声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