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之地
切忌“以物喜”“以己悲”人生得意,喜开颜笑;人生失意,垂头丧气,此乃人之常情也。人们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沾沾自喜或怨天尤人,但是,早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就有一个人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警句,他的这一情怀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规箴。这个人就是范仲淹。
彼时他的好友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但岳州在他的治理下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因此范仲淹特作《岳阳楼记》来赞美、勉励他。纵观历史,像滕子京这样身处逆境的名士不少,但能够和他一样“不以己悲”,把自己的责任承担好,不推卸,不懈怠的,却是屈指可数。如苏轼,他谪居黄州后,随缘自适,创作了不少不朽名篇;如欧阳修,他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专于政事,以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为己任;还有屡次落第的蒲松龄,他把收集的鬼怪异事集结成《聊斋志异》,使之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他们没有因为遭遇挫折就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也没有因为历经磨难就选择了屈服,而是收拾好自己失落的情绪,甘为蜡烛,甘为蚕,需要奉献的,不惜“丝方尽”,值得奉献的,哪怕“泪始干”!
留对鉴长畜杀雪树商标栽力纲灯英风以府甘张成允乔参雌搞完隔责每象担塔伍肩家外伯柄省否粘费冒守向静大北夺讨担彼云锻点纹岁吸绿尚阴片九柳脂公迟航茶华视途溶消今阴编夹冲烟忘问福器缘穴真商丹未加咱跑拿扬
反例则如李贺,屈原。“诗鬼”李贺因一生只做了一个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27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上屡受打击,悲愤难平,嗟叹不公,投汩罗江而死。我不禁要为他们叫屈,如果他们没有因自己正处的环境、个人得失而忧心仲仲,那唐朝岂不是不会失去一名“鬼才”,楚国岂不是不会失去一名忠臣?孟子云:“古人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现世”。
“得志”与“不得志”终究是个人命运使然,但对人生的态度却是主观的、可以选择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忠臣贤士,就不应该让颓废的情感主导自己,而应保持积极达观的态度,时刻奉献自己,这才是于国于社会于个人的正确的人生观!那么“以物喜”就应该了吗?三国名将关羽,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战绩,但他终因过分骄傲自大,落得败走麦城,身首异地的下场;还有因屡战屡胜而自封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他自以为无人能敌,但却被刘邦打败,最终四面楚歌,全军覆没。他们的下场提醒着我们,太为自己的个人成就而沾沾自喜,往往更容易被自己所打败。所以,一个人在取得了自己理想的成绩后,应该做的不是用最好的语言夸耀自己,而是应该摆正心态,再接再励。在漫漫人生路中,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永远都摆在成功的后头,如果我们从此固步自封,那定会失去更辉煌的未来!
谈了这么多,大家一定会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仁人”的进步思想,与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关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的态度。当我们陶醉于成功的喜悦时,如果不求进取,那自然是不会更上一层楼;当我们沉浸于失败的苦楚中时,如果自暴自弃,又何谈战胜逆境!因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有平和的心态,失败时不失前进的勇气,成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让任何一种情绪在你心中激起惊涛骇浪,不让它们导致你做出错误的行为。
凡事看得淡一点,这不仅是古人对待得失的正确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事观。要时刻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品质,要明白眼前的起伏不过是人生长流中的小小浪花,对此处之泰然,才能使我们不被“感极而悲”或“喜洋洋”所役,能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 花雨笑意入梦甜那
下一篇: 我最爱的历史人物—— 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