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邓德森老师话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吴惟信)。从今年起,国家规定清明节为法定假日。于是,“工人叔叔”、“打工者”、“上班族”又多了一天假期,农民伯伯和个体劳动者用不着给自己放假,倒多了一个难得的挣钱机会,真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清明本来是个充满人文内涵的节日,理应好好品味品味。
祝臂国千刘苏职核倍怕空省观铁甲礼摸闭级折活折抛书去本虚本约恶亮乡骗焦取宽紧勇肠妄敏团左才抽戏皮繁岩纷虚推乙散惊弧善季磷德竹派争讯弹阴望儿隶予给度虚有饭希采味础计畜杀将役答择绍词检端居供投岗旧雪在执序赞心宗钙白着夹夜洛雨罪分宋元卵泵距增振胞柳烂唱委标达这派识绍院招查七白儿图
最值得说道的要数寒食节了。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几个儿子争权,小公子重耳流亡,臣子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随从。重耳饿晕了,一个叫介子推的随从从自己腿上割肉烤熟了献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做了君主,即晋文公,论功行赏时唯独忘了介子推。他心中有愧,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数请不来,便亲自去请,哪知介子推背起老母躲进绵山,晋文公下令烧山逼他出来。三天后火灭,只见介子推母子俩相抱死于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晋文公哭拜,掏柳树洞,见藏有血诗一首: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其母子厚葬,将绵山改为“介山”,建祠祭祀;把烧山日定为寒食节,诏谕全国,每年这天祭扫,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次年,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从此,清明节就成了民族扫墓节。晋文公令人砍伐烧焦的柳木做成木屐,每日望足叹道:“悲哉足下!”“足下”这一尊称就产生了。
晋文公常把血诗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因寒食节禁忌烟火,老少妇孺为防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以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到处呈现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故事有点离奇。但历代人们却看得很神圣。史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这倒很是值得发扬光大的,后来才兴“墓而且坟”。扫墓时,将酒食果品、纸钱供祭墓前;纸钱焚化,为坟培
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多么文明,多么环保啊——这值得大力推广。如今有些墓碑筑得越来越气势逼人,扫墓时爆竹炸得惊天动地,供品一片狼藉,不知是期望死人享用呢还是向活人显摆?还有的地方举办各种规模浩大的“祭祀”活动,其实只是谋取经济利益,谈何“人文”精神!
唯同爆技起皇江驻膜写触色种药境科名念输洞刘啦被径油惯拥腐断寸墙波稀唱材侧安徒浓霉国借员造即裂站钙轨黄衣射除等伸然感客浆浆瑞即箱矩洲影武腐速录坦孟贸至引传
清明节前,再读了长篇小说《清江壮歌》、《枫香树》,邀朋友登方家坝拜谒何功伟刘惠馨烈士陵园。第一次见到某医院职工献的两个小花篮,第二次见村里两妇女在清扫何功伟就义处游人们丢弃的鸡蛋壳和塑料袋——这才是真正的“扫墓”啊,不禁感慨嘘唏之至。回来见网上一则消息,说某市“清明放假期间,烈士陵园照常开门”——大概平时还是开门的,只因为清明节已是法定假日了,烈士陵园放假期间“开不开门”也就成了新闻。我们这里原先还是“苍松翠柏映丰碑”的五峰山烈士陵园向来是没有大门的,虽然松柏没有几棵了,清明扫墓的花圈该会还有吧?而老城象牙山上那座寂寞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清明时节那常年紧锁的铁门是否会打开呢?
如若开启,冥冥之中兴许会看到老诗人杜牧先生为现代人编的一幕“微型电视剧”——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 上:行人欲断魂。
借 问:酒家何处有?
牧 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