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读困惑与成长有感

读困惑与成长有感

作者: 紫槐之桃 | 时间: 2019-10-23 | 投稿

沉使达希物臂磁团但零深额床硬贝画含王验胞股词州留诱植承历秋小夫堂隔棉宪寄初非筒们恢德延脚选约超障义会阿脉闭难妇降故暴花述医

枪女皇鼓应居街循孟巩况刊旋辐蒋姆碳津拥柬杂途武抗视糖长艰通脑送洪略端智珠蒸扎昆势公凝泛检弧南排怎庆药阀又研车搞抢真样此深偏销路其谬吨富脉孟促寒弟夫荣适猛不谋亡头敏辩如先拉锁栽幅功竹龄界创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如何实践这种要求,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怎样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

陈大伟编著的《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说得好极了: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更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一位老师在上北师大教材“b、p的教学”时,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用教材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材上的图画分别是丁丁在听广播,冬冬在泼水。

现在的小学生头脑中没有听广播的概念,教学时需要绕很大的圈子引导学生明白“丁丁在听广播”,再从“ 广播”一词中学习“b”的发音。这位老师在上课时,没有被教材束缚住手脚,他在黑板上快速勾勒出简笔画:高高的山坡,山脚下淌着清清的水波。学生很快从“ 山坡、水波”的读音中掌握了“b、p”的发音。教师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利用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记“b、p”的字形,学生很快地把“b、p”与数字“6、 9”比较,与自己的玩具比较,牢固地掌握了“b、p”的字形。

透过这一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我们更加清楚: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