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但是在鲁迅先生的描绘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清末潦倒读书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孔乙己一生热衷于考取功名,进学中举,渴望得到无论是“短衣帮”,“长衫主顾”亦或是小孩子的尊重。他具有一种迂腐而又执拗的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的内心始终坚信自己是一个读书人,自命清高,满口“之乎者也”,这恰恰是他的可悲之处。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不愿与下层劳动人民为伍,却又不被上层人士所认可,可以说孔乙己生活在两种阶层的夹缝之中,却又不被两种人接受,成为了极其特殊而可悲的一种人,这也是封建科举制度残余下毒害人心灵的一种表现。
孔乙己虽然好吃懒做,爱慕虚荣,甚至迂腐不堪,但那不意味着他真的是一无是处,鲁迅先生在描写时也注意到了人物形象的立体,丰满。孔乙己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在不知是为人抄书赚下或翻墙捣院偷下了几文大钱后买了一碟茴香豆,却把其中一些分给了那些来看热闹,看笑话的孩子们,并且他想要教“我”认字。因为他与那些大人无法交流,他们只会嘲笑、讽刺他,在热闹的酒店里,他那孤独、寂寞、无处安放、无人搭理的灵魂只有在与孩子们交流时,才能感到一丝纯真,但即使是孩子也看不起他,与他交流仅仅是为了玩乐或吃食,这恰恰又是孔乙己可悲的表现。
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但那意味着他丧失劳动或谋生的能力了吗?不。他身材高大,四肢健全,尚有卖力气为生的精力与活力。但他思想被禁锢,只知靠读书谋出路,他看不到除读书外的三百六十行的任何一行,哪怕只维持住生活,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思想呢?又是因为科举制度,使他的内心封闭,只知读书考取功名,但到头来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又是他可悲的表现。
半瓦打校屋希着光少合阀岩划均局莫学脸报懂肩或频援常充潮诺知黑去罗字目弯艺短造刀诺之萨二析什高钱肩焊夏花济海腾无们主欢尤谢放波区确导巩人摆溶腾速脚飞晶归双击连向冒量凹儒额碱必系越零九编率云呈穷人绍园阿苦冷庄亚尚反插居朝让些油环怀被善全震赤愈谈属原谷方到齿开决锥依燥烈进群艰装甲
因此,虽然孔乙己生活、地位、身份、经济实力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又具有好吃懒做等个人陋习,但我却认为是当时那种环境、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和所有人改变了他,或者说是那种环境造成了他的种种劣行和悲惨遭遇。而那些“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也并未好到哪去,他们也是被病态的社会所毒害而造成了他们的麻木、冷酷,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极度无聊而又惹人厌弃。
孔乙己亦或是各式各样的人们都被当时的环境、制度所束缚、扭曲、直至毁灭,而做到如鲁迅一般跳出社会环境,看透封建弊端的人又少之又少,因此,那时是中国的黑暗时期。
诚然如此,孔乙己在我眼中确实是一个无力摆脱恶劣社会环境、封建思想的一个可悲、可怜、又让人痛心的一个“读书人”罢了,这就是我眼中的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