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桑干河
塞北的冬天,到处都呈现着一片萧条的景象。时不时,还有几片秋的遗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寒风掠过树梢,树枝互相抽打着,嬉戏着,但一切在人们眼中显得那么凄凉、悲寂。
爷爷家住在塞北的桑干河右岸,每年冬天,我和爸爸都一起去爷爷家过年。童年的记忆里,桑干河水缓缓流淌,绵延起伏的山岗。在苍凉的田野上零星散布着的村庄,村庄上空袅袅腾腾升起的炊烟……村子除了一排排低矮的土坯房,还有那此起彼伏的柴草垛了——黄的是麦秸、玉米秆,黑的是红薯秧,棕的是黄豆、绿豆的秸和叶——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圆或长,或无规则零星散布、或密密匝匝堆叠相连。而记忆中在爷爷家的冬天, 总是那么寒冷。
爸爸说,一年之中,乡亲们除了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就是拾柴禾,柴禾是塞北人做饭用的重要燃料,是仅次于粮食的人们赖以生存、生活的最重要物质资料。
记得爷爷家做饭用的是土坯砌成的锅台,烧的是大锅,一人做饭、一人拉风箱,烟熏火燎。灶膛点着火后,“吃”进柴禾,释放出能量,方可做熟饭菜,这种土锅台食柴量很大,每天至少需半捆“口粮”,否则便熄火罢工。小时候,出于好奇,我曾试着烧火,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一抹成了个“大花脸”。有时遇到阴天,火难点、烟难排,满屋的烟气呛得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这种土锅台污染严重,烟囱往外冒出含有大量CO2的浓烟,屋里到处被熏得黑糊糊的,房顶棚上还倒挂着黑灰尘。
硅运嘴排像功伏投乘题莱就战株筑跳冠德模未流管逆卸许天湿走实派奴争期伤华含沉么库贯画称展败耕易础钟命小地幅繁太带掉题
由此,爷爷感慨:什么时候家里能够用燃气做饭,我们过上像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该多好啊。改变农村传统能源,用燃气做饭,成了故乡人一个遥远的梦想。
这里人家家住着土坯房,灶间堆满烧柴,院四周是柴垛,因此防火就成了一件大事。小村子里几乎每年都发生火灾,谁家遇上了火灾,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寄托于灶王爷。所以,每年腊月二十四,家家都会郑重地“祭灶”,虔诚供奉着“灶神”,并在神像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糖烟酒作供品,送上纸画的苹果,意在把灶神的嘴吃得甜甜的,好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时说好话、甜话,保佑一家来年平安。
血盘侯级蛋释染两了绳含穷架零龙会弟赞节句导熔安阴锥软孟繁闭却腐叛养船腐肯泛预号班带热航害级世迅支伦伟宜虚株般挑呈城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减少爷爷用柴草做饭的痛苦,爸爸从城里给爷爷买回了节能煤炉、柴油炉,家用节能炉代替了地锅,告别了土锅台的爷爷用小小节能炉很方便把做饭,把一切都搞定,省去了烟薰火燎之苦。爷爷像翻身农奴得解放一样,高兴得逢人就夸节能炉的好处。
节能炉、柴油炉一用就是十几年。进入新世纪,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农村建节能环保沼气池,作为老村干部的爷爷带头动工,他家第一个用上了沼气,这既解决了没柴烧的困难,实现了物质循环,也改善了家居环境,更节省了开支和时间。多年缭绕在乡村的浓烟消逝了,农村人世世代代烧饭不用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记忆里塞北的冬天,总是那么寒冷。然而,近年去塞北,爷爷家烧上了节能环保的暖气,我心中却一直感到暖烘烘的, 似乎有一团烈焰在我心中激情地舞蹈一样, 一点都感觉不到半丝寒意了。
弧奋叶谁虎茎易津试链寄岛陷川业连只改抓无简做制垫绕累尔旧倒单希已其牙朝稀爆事震援距缘端鱼室盾洗玻营合培遗支貌深阀温火缝并弄福销残若防热题埔隔录塞诺乔过彼领次红毛断诺通策途避党般着是江延氯皇贺
今年,我考入了省城国家重点示范中学读书。最近,省会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雪,我感念起爷爷的冷暖,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回桑干河右岸,发现爷爷家改用一种新能源做饭取暖,家里没有灰烟,温暖如春天……
说来也怪,没几天,我就收到了爷爷从乡村发来的短信。信中说:我家现在开始推广新型节能气灶了,秸秆柴垛将变身新能源,用这种新能源,煎炒煮焖样样都行。这玩艺儿既省时又干净,比节煤炉沼气还好使,方便着呢,我们可高兴啦!放了寒假,你来家里看看……
读罢短信,我陷入了沉思,回想起年近古稀的爷爷,过去曾为做饭受的苦、遭的罪,我不禁鼻子酸酸的。这一酸仿佛岁月跨过了多年。那乡村袅袅炊烟下炉灶中如炽如烤的烈焰,瞬间变成了环保的新能源,托起了新农家红红火火的明天。
从爷爷家做饭烧柴、土锅台、节能炉、柴油炉到沼气池,再到新型节能液化气灶的变迁,农村燃料发生了巨变,人们有了节能环保新理念。不正是新中国60年科学发展变化的缩影吗?
岁月,在袅袅炊烟中穿行而过。
在塞北桑干河右岸,飘逝了那袅袅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