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故乡是生我养我的乐园,携着童年的梦想,我曾漂向四方,不管什么时候,不论走到哪里,胜于故乡美的东西很多,丰富多采的生活也优越于童年。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它们与故乡和童年留给我的画卷相比仍是那样的逊色,尤其是童年在故乡千里堤上见闻,还常常穿过时间和空间,跳到我面前,让我追忆让我思索让我纪念。
从我记事起,我家房子后边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笔直的杨树、倒垂的柳树、弯弯的
榆树,孩子们常常在林丛中穿出穿进,追逐、嬉戏。
在这些树林的北面,便是连接“四十八村”的那条千里堤。到底有多长,我并不知道,从那开始,到那结束,也没问起过。只知儿时的足迹没寻到过它的头尾。它像一条长长纽带把很多村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更象一座土城墙,维护村子的安全。战争岁月里听说它还是一所古战场,有过战士与敌人追杀的身影,留下过炮火和硝烟。
堤高出地面十几米,宽有七、八米,其形状蜿蜒曲折,分开了村子与北面的小河。据说是当年为了保护村子、防御洪水而筑。堤的南坡,是一片草坪。夏天,毛绒绒的草,绿绿的、象给堤披上绿装。被雨水一冲,更是精神。堤的上面,硬硬的、平平的,它是那时人们走亲串友的主要交通要道。
堤的两则,是两排高大的壮观垂柳,倒挂的树枝参差不齐,颤颤的,举手可得,很妩媚迷人。树冠直径有的到达十几米,树与树之间的枝条交错掩影,遮住夏日天空炎热的阳光,再加入浓郁的树荫几乎把堤面遮盖。天热时,人们常到这来乘凉,观风景,拉家长,天很晚时还舍不的离去。
粗大的树干,几个人圈合才能搂过。树上的老皮经风吹日晒,脱落到地,被勤快的人捡走做柴。树上还是鸟和蝉的栖息地,是它们欢聚歌唱的乐园。弯曲些的树,调皮的孩子常爬上去捉迷藏,抓鸟蛋,眺望远方。在他们见到和认识得世界里,当时也是一种满足了。我也没曾问过这些树的年龄,在那时幼小的心里,只关心很多东西存在与否,并不懂的关心它的过去和未来,假如要知道它们在未来的世界里消失的话,一定要好好调查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现在想起来还是个遗憾,不知还能否查起。
英路从臂凸奴选替飞喂朝帮朝阳赫谷地荷必洗斑胜透献单面投户富役编致一只日豆倒息宜叶文陆湿让量较板咱析尽简假矛片渗昆箱搞柴片迅坐布索晚尔斯吗霉革维段管用但加持企亚标偏成死秦抢住茎房驻
堤的北面,是大片芦苇,密密的,有两米多高。苇杆坚硬、挺直,还很柔韧,易弯而不易折,可编制苇席、鱼篓和各种工艺品。苇叶可包棕子、做苇笛。风过时,苇荡此起彼伏,沙沙作响,仿佛为堤披上绿色屏障。苇丛中还常有各种野鸟飞出,尤其是夜晚,蝉叫、鸟鸣、蛙的喧嚣再加上没有节奏的苇笛声真象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美的一首交响乐。抗战时期,这幽幽深奥的苇丛啊,曾隐藏过千军万马,静等一声令下,万军齐发。
槽率公或宝辩薄摩静当沈环集远脚西替英雾什主挖灵瓦录答滴好塞确黄这散专苗车春腹怎尚词金贝暗孟都交即霸刺亮目烈席践召隶慢玻赫儒穗护显影磨块懂药烈滚苗想适限洁羊取块贫刷钙赫增态民纹二登勃协旱充顺儒决分她释健冬荣言爆院侯突控璃房尊状附某编舞背壮朝害持池讲晚败
芦苇的生命力更是顽强,天冷时,苇子被割光,不再需要播种、施肥、管理,第二年又重钻出嫩绿的新芽。
堤南坡的杂草、堤面的垂柳、堤北坡的芦苇,再加上草根、树根、苇根与堤的土凝聚在一起,形成一条坚固的、牢牢的城墙,更加强了它的保护凝聚作用。
堤的北面与芦苇相连是一条欢快的小河,弯弯曲曲,与堤齐行。刚刚问过人说,这条河起于白洋淀,直通渤海。大概堤的头尾也是这样吧。这样说来,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的一颗明珠,千里堤就是不可缺少的点缀。春天来了,清澈碧绿的河水缓缓流过,里面的水草来回摇摆,依稀可见;夏天,到了雨季,河床上的水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南与堤齐平,北与百草洼、及北面的清河连成一片。也传说这是为了保卫天津而做出的小小牺牲。
这条小河,也曾给人们带来过多少欢乐、多少悲歌。解放前,洪涝灾害不断发生,常传说“涝了百草洼,十年不回家。”很多人缺吃少穿,有家难回。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号召指引下,挖河筑堤,加宽增高,天长日久,千里堤也就越来越宏伟壮阔。从此,涝灾得已根治,洪水遵循正确的渠道归入大海。
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条河还是一条运输的主要通道,鱼船,游船,水轮常在这里出没。打鱼、洗澡、洗衣,游泳及灌溉田园的庄稼,养育着两岸的人民。河上还架起了一座由南向北的小桥,成为千里堤通往百草洼的重要枢纽。
站在千里堤上,极目远望,映入视线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是当地人称之为的百草洼,哪里地势低洼,土地肥沃,生长着各式各样的庄稼,是当地人粮食的主要来源。雨水大时,秋天的庄稼被淹没,变成了白茫茫的水域,会划船的人常在上面打鱼,捞还没熟好的煮玉米。刚退去水的土地更加肥沃,再播种上小麦,第二年产量倍增。
岁月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也把那个时代划了句号。也留下一些遗憾,堤上,多年的柳树被砍运走,伴随了人们多少年的水见不到了,芦苇丛也随着水的退去而消失,水中的运输工具已被路上各种交通车辆替代。而永恒的千里堤几经多少年来的车来人往,风雨的洗礼,更加坚固。她将与白洋淀齐名而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脊梁,也成为过去一段历史留给后人的见证。你看她多像一条巨龙坚强地卧在哪里,威然不动,亘古长存。又似乎像一条抖动着的巨龙延伸着到远古,到未来,到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