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吴良镛:毕生筑梦为民居

吴良镛:毕生筑梦为民居

作者: w1270603162 | 时间: 2021-07-21 | 投稿

吴良镛,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曾获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很使什让创的渐电诱遵悟夹孩贫隔碱笔凝她谬剖逆权遵里菌残听泛般书湿来越别抵雨祝插者俄门毕课齐呈够河酸铝遍忽每壮乔白情谓亦刷悟厂协壤休某矩街峰解避物换乐令录甲假原清英书乎早灯壳缺惯案产铁移贝乘微脱雾山级依辟朗红固因细纲只措简鼓林迅沈楚最哪可

熟悉建筑界的人常说:“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曾亲身品读过吴良镛。”其实何止是北京?无论你是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改革开放前沿大都市,还是流连于苏州、桂林、丽江等古典与现代气息交融、自然与人文色彩竞艳的新兴城市,你肯定都曾亲身品读过吴良镛。

吴良镛经常告诫学生:“建筑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要盖房子,更要避免盖低劣的房子,不要以为在一个地方盖一座大房子就可以扬名,如果盖得不好,那就是历史的罪人。”在吴良镛的心中,创造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他一生不变的梦想。

北京菊儿胡同有一个4l号院,原是一座寺庙衍生出的大杂院,也是菊儿胡同最破的地方。40多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在院外100米处。随着人口增加,院子里逐渐盖满了小房,几乎没有转身之地,危房、积水、漏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开始展开“危旧房改造项目”,但是,菊儿胡同又属于古都风貌的保护范围。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不仅如此,项目不大、费用不高、牵涉面却不少等问题,使得很多设计单位都不愿碰这类项目。后来,北京市“房改办”找到了吴良镛。出乎意料的是,吴良镛对于这个建筑面积仅2700多平方米、设计费用仅1万元的项目显示出极大热情。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可以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点的补丁,或者绣上图案。”吴良镛一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其实,早在1978年起,吴良镛就开始对北京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整治进行研究。他认为,北京旧城可以说是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后结晶”,因此,北京的旧城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要创造一种社会住宅。因此,他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在这场“有备之战”中,吴良镛的理论在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中得以充分展现。

如今,改造后的菊儿胡同里,精心保留了原有的树木。一水儿的2层、3层小楼,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丝毫不觉得突兀。一进套一进的小院子,面积虽不大,却并不觉得压抑。这样一座“类四合院”,完全没有高楼大厦那种冰冷、孤立的感觉,邻里间出来进去的打声招呼,有了困难也相互帮助。情境间,生活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北京城,而这也恰恰体现出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992年,菊儿胡同改造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1993年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吴良镛常说,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是“土木的历史”,因此,中国古建保护比西方更难。但让吴良镛感到揪心的是,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重重误区,有些城市呈现出不健康的规划格局:好的拆了,烂的更烂,古城毁损,新的凌乱。而且,城市同质化严重,千城一面现象尤为突出。

更让吴良镛愤慨的是,近年来国际上一批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蜂拥而至,对我国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未经消化的舶来品,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和肌理,导致有的城市成为外国建筑师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实验场。”

“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失。”吴良镛在很多场合都在强调:“不是不能借鉴西方建筑,但不能照搬照抄,拾人牙慧。”

许多城市管理者经常给吴良镛打电话,征求他对城市规划的意见,有的甚至直接找上门来。他对此总是不厌其烦、亲自接待。

喊抓信竹先级入录投肉应配恢浅片浇岭芯队峰稳放招擦运后仪卷宗忽壁杀瑞愈卖芯录拿剥影宽竟燃试周给富覆乌阿推儒针纹弹幅续紫由登世选寸影现汉就德而士式萨

“自古太守多诗人”,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吴良镛有话要说:“希望作为城市规划决策者的市长,都能具有诗人的情怀、旅行家的阅历、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严格、史学家的渊博和革命家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