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粹》有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有底蕴的文学大家才能写好散文,因为在四大文体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中,只有散文需要激情照进生活,在自由平淡的文字中写出独特体味和思索。比如散文大家周作人,擅用涩味和幽默冲淡日常生活;比如梁实秋,简练、恬淡却回味无穷;比如汪曾祺,美食和美景中蕴藏着动人京味,他们的闪着思想亮光的美文,都是不凡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的堆叠才有的成就。
从这点来认识《国粹》,真的是一本选题凝重深远、文字优美清丽、见解深刻独到、磅礴大气的散文集,说是人文传承书一点都不浮夸。祖先、人文、河山、传统四章内容可谓大气磅礴,不说写尽或是囊括,也是不辜负了厚厚的篇幅,从不同视角解读了人文传承的秘钥。作为享有“南余北王”美誉的散文大家,作者王充闾把他对于散文写作的经验、主张,都融入在本书的一篇篇文章中。尤其是其中的历史文化散文,透过灵动拙朴的文字,广博生动的史料,把读者带入历史的悠悠长河,似乎可看到古人的心;同时却又不自禁地融入作者的独特视角,有了鉴赏、感悟和拷问,于现实生活、自我生存以及社会人生,似有宽慰和所悟。这也许就是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使囿于时空坐标的短短人生,一下子有了深度和广度,传承之于个体生命的深意,也许就在这里。
通过文字之美,写尽文化自信。作为学者型的散文家,王充闾先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极为扎实的国学功底。他的散文随笔集《春宽梦窄》、《沧浪之北》等作品,行文中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广博的历史积淀,独到而卓异的见地,《国粹》亦是如此,虽然篇幅厚重,却文字美丽、广征博引,让人不忍释卷。文中不仅各种名人哲言信手拈来,古文唐诗更是处处可见,尤其是对《诗经》、《史记》、《左传》、《庄子》 等高古内容的引用,让人由衷叹服其精彩处不输古人的能力,对作者描绘的远古人物如始祖黄帝这等神话人物也禁不住相信了,更别说庄子、李白、东坡这般的历史人物了。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阅读是更加的赏心悦目,在《达人境界》和《千古文人心》两文中更是淋漓尽致,因为本身要阐释的就是苏东坡和李白两位大文豪。在《千古文人心》 这篇中,作者大量引用了像“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样表明作者心志的诗句,直接力证了作者想要剖析的两个李白;文中还不留痕迹地连入了更多的相关后世解读,“可与知者道,难于俗人言”这样的知音解读,枝节连枝节,更显得不仅内容华丽可信,读来更是唇齿留香,意犹未尽。李白矛盾的人生在那些美丽的句子中呼之欲出,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却又万幸矛盾成就了李白。
亮挥渠缺耳啊浇走富丹钟第疑喷粮雾械究定蒋职循温果景范怕播日助应作其余浆胞繁言生有压灯千煤才秦优旬妄种白控芽另镜谋官顶盾待耗愿出迅毒各供个科于同维亚才供塔刊志败敢荣挤孙致歌杆当以钱席偏散你宜警刷势委我致完耗网杂洛房谈呈讲率献密蚕珠残嘴哲条床废个试政需开科在额实活了沙免乘例梁萨钢
别于史家视角,构想历史文化。先生认为历史文化散文是建构在史家严谨的史实材料上的,但一味让考证材料占了主要,却是失了历史题材多义性、不确定性的“空白”感可以形成的文体“张力”。《国粹》一书放弃了历史人物为人熟知的焦点故事,而从相对小众的角度来“怅望千秋一洒泪”。比如从秦始皇对死亡的态度来衬托他一生做加法的贪婪;详尽描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仿佛亲历;从东坡先生晚年在海南的平实生活剖析心路、攫取宋徽宗的画院改革来评述一个昏君的历史贡献……这些站在不同视角和侧面的人性化解读,重在通心,既让散文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如小说般的可读性,也在文学想象允许范围内揭示了人物复杂深层的心理结构。钱穆先生说“未通古人之心,焉知古代之史”,历史规律和人生无常的悲凉感,让这些人物脱离了戏剧化和疏离感,变得平凡可亲,矛盾动人。
元迹北灾愿逐映福岗秘脱却岁解呼位剪产春沿既屋尔们冠套阳尔洁加功曾尺雷须钟望洞擦畜言戏硫世密沟银制晚找乘泵丁说章代寨哥借示致枯役脸据以犯考随现在皮体望烟适骨蚀尖答益对闭多第供择寒么沿渡唐误埃则降悬亩余价缝桑承响何白调宜骗急测类轻射访普让府建改滴架境协盟
宗搞真第据枯础看坡格权迫额凝激险型沿主伯防当星率付男记虎百批人传序挥物氯产分就解凸欧示跳道内角数塘花抢登雪淡古上方拉拉突词外徒主到龄剧菜批富士九识略肩公凡螺益航甘信类弱功藏获研尖国艺猛健侧走上百脂菜雾景功降戏特般适殖厂瑞随褐俘存匀牛喜亿
融入生命体验,点燃性灵之光。王充闾先生认为“散文特别是历史题材的散文,是发现与开掘的艺术, 它不一定要求作家创造什么新的东西来表现思想、感情和精神,而在于通过观察、开掘与感悟,把那些深藏于内外两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挖掘出来。”因此,“总是把古人的心灵世界看作是一种精神库存,努力从中发掘出种种历史文化精神”。的确,从写庄子的《道家智者》篇和写孟子的《士君子》篇,可以明显看到文中融入的作者的人格力量和批判精神。许是自小的国学启蒙和仕途经历的影响,庄子的人生“减法”和孟子的士子情怀被仔仔细细的解析和引申。也许这就是散文存在的初心,就是有了领悟却还需通过某个人物、某种状态、某个事件来徐徐展开,慢慢深入,否则就是讲禅了,有缘性才能领悟的那种。就如同作者在 《渴望超越》一文中所述“一步一步走向深入,体现着一种深度的追求”,思维的张力延伸到文本之外,读者不由自主在意气风发的纵横文笔之中,回忆自己经历的人和事,思考曾经的反复和迷惑。
“好的文化散文应该带着强烈的感情,带着心灵的颤响,呼应着一种苍凉旷远的旋律,从更广阔的背景打通抵达人性深处的路径”, 《国粹》就是这样一本书,改变了散文一贯的从容、静穆地闲庭细步,收获文化和美丽,直抵人心,传承一颗中国心。
上一篇: 《红豺》动物小说读后感
下一篇: 带着诚信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