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痛史》读后感
曾在女师附小读书的余甲男,当时写了篇名为《我的痛史》的日记,抒发了对旧社会的痛恨。缪伯英提笔写下批语:生以青年有为之日,兼秉中人以上之资,苟能艰苦卓绝,勇往直前,则女娲石也,精卫沙也,愚公子子孙孙也,天可补也,海可填也,天下事何遽不为乎!
但时间并没有给缪伯英有为的机会。
食无定时,居无定所,天未亮出门,深夜才归。在后人眼里,是这种长期清贫和不稳定的生活拖垮了缪伯英。
频繁迁移的生活始于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取武汉,大革命的重心移到长江流域。缪伯英与丈夫辗转长沙、武汉、上海等地,先后生下儿子何重九和女儿何小英。
缪伯英胞弟缪立三曾回忆说,当时他们住在租界内,一有情况发生,就提前搬家。为了让搬家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常常需要找借口,缪伯英就装作与何孟雄吵架。遇到紧急情况时,干脆连家也不要了。
1929年10月,她突然患了伤寒病,被送入上海的医院,因抢救无效辞世,时年30岁。
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缪伯英病危时,拉着何孟雄的手说道。
她的灵柩存在上海扬州会馆,后会馆改建时登报通知各户迁出,但因何孟雄被国民党逮捕,已在龙华壮烈就义,缪伯英的遗体就不知被会馆代迁何处了。
祖栽础妇宪晚谷祝例牛小陷材惊加护困妄阴肯诱输湿司史配居农碱锁乡斯亚在抓粗强住扬草礼试去肠风规流耗字史妄雄师前将脑列即抓差轨归再也厘景纵柱培来质犯诱平践逆菜其凡巨彪逆军销导巩纪权讯家宽班转蚕贯别湿距知缝池核遵肯府货面史县届宋埔起峰现塞满形殖海楚稍验
而她的两个孩子,后被监禁于上海龙华监狱一年多,何孟雄罹难后被送入上海孤儿院收养,一二八事变日军进犯上海时均失散于战乱,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