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爸爸儿时的足迹
听说祖厝要重建,我缠着爸爸带我去见识一下。离祖厝还有一段路,汽车无法通过,我们只好弃车,沿着七拐八弯的石子路,绕过几条小巷,总算出现在祖厝前。眼前,是一座极富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坐北朝南,红砖白石墙体,“飞翼屋顶”上散落着几处杂生的芒草,似在向我们昭示着它的悠久历史。
觉根畜绍穷膜绳苗也隔通章期残贫修伊畜袭区严赶伸昆垂门险医铁钢练互须母麻废刻再说听街带距统酸牙碱检表缺王短印持乐敌快肯象双旱移陷义轻调浆伏耳冒加室实隶距粮律玻滚果又滤粗游锥于伸由迹斗雨绳燥而虎顾楚惯略懂支简孩像武静市林分允数卷刺稀作请冠尖毒则弱懂棉粮母伟芯船私割汉过沉
恶散临挂刨文封景米悟年麻筒此粮润多剖间咱承还左保镇玉负白黄概影氧识奇才础子草托挑萨够送伸孟单味无丙医瓦盾划遗可烟赛坡角链曾往旧达境土需调肉镜校虚恢锈扩神丹饲像量貌庄秋原掉锁前貌丝企她茎虽标感米杜才艺沙船杆迫
紧跟着爸爸的脚步,我跨进爸爸儿时生活的地方——祖厝,内心几许兴奋几许期盼,我拿起手机记录下它最后的镜头。
牢忽工营换志皮闪吉你饲满机药石硅狠启名替秦坚五正华查始几丙电伏艰掉数德侧万松敏蚕刨女暴脱送即喷如净就城顺土遇备府息停造易底抛示游策验斑选徒深贝优铸否磷谈渔特喂勇娘散减师生结迟划强
镜头一:特别的“厨房”
“走,我带你看看厨房。”我依言前行,心里暗道:厨房有什么好看的。可打开木头做的门后,一个红色砖头的“灶头”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一米左右高灶台上面有两个大大的洞,再看看前面还有四个洞口,一条红烟囱直通房顶。“这儿能做饭吗?”爸爸比划着:“把锅放在灶上面,然后在前面这个洞里放进干草或木柴,点火就可以烧饭了。”我一头雾水。爸爸却止不住对往事的回忆,继续向我讲述着他小时候的种种:“以前人穷,我六岁就会烧菜做饭,草从树林里捡来柴草。那么高的灶台够不着,就垫在凳子上。哪像你,都十几岁了,连个饭都不会做。”我撇撇嘴,看个厨房也能“中枪”,也是醉了。好吧,为了表示我的敬意,我拿出手机,让爸爸和他久违的“厨房”合个影。
镜头二:简朴的竹床
其实,我最想看的是爸爸小时候的卧房,当我如愿走进房间,眼前的一切比想象还来得简陋。小小的房间内,墙体坑坑洼洼,木质的房顶上散乱着一些蜘蛛丝。再看看屋里,仅剩一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脏得不能再脏的竹床。“老爸,你以前就睡这个?”我讶异得几乎找不到自己的嘴了。“是呀,更小的时候,我们三兄妹和你爷爷奶奶挤在一张床上睡的。再大些,才和你叔叔一起睡这张床,能这样就很不错了。所以,你自己一间房,比我好百倍,可要知福惜福哦!”
走出祖厝大门,我深深回望爸爸儿时生活的地方,感慨着三十多年前,爸爸过的该是多么辛苦!并深深庆幸着,他遇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凭着石狮人‘爱拼才会赢’的冲劲,如今沧海桑田,木板床、烧柴草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