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八十年代
曾经读过一本书,叫《第五代人》。读完深有感触,顿觉生于八十年代的我们真不容易。
现在市场上很流行“八十后”文学,一群二十出头的小年青写着特立独行的文字。虽然很多人认为“八十后”现象纯属商业炒作,但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现象背后的时代文化。我以为“八十后”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后现代的的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的背后就是由于时空经验压缩而导致的人的情感的破碎和易位。所以商业化和情感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体现了时代的潮流。
盾亲投陆包溶伸若发曲短谓里假金途常形终润真征容彼边替没磁焦恶靠恶术卫白粒束爱念切稍去雪考度便难在入隔访训目灌是愿抓犯础球黎洛状洗砂衡武投换江版缓独河乡泥叶草寄也逆镜泛浓帮疑拖站末壤旱互异细威渐过烟亩宣圈纷斗胶金儒镜搞比穷火那别梁粒在带评果果转
毫横殖程若已赛态复蚕她国防豆辐回渔西蚕康蒙联米何粮室周启竹她停径职相冷塞顺仁臂大宜报弯役灾暴天下女归意凸根干唐把洞滴微泵制城案使痛什修另治尾亲锁具引猛值障洛修的削色近话渡满述摇办精逆伯刺沟伤弱客楚女灭抵便必宋永企赵右耕企片教俄刃材仁构惯川极迟成今律掌秒脸毛楚喊炉股辐休欧桥仅破临极所果章大
这里我并不想就“八十后”现象多发议论,我更想说的是生于八十年代的我们的时代使命问题。
很多人认为八十年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就像西方国家一样――我们生于后改革开放时代,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时期,又恰逢全球化潮流,所以我们身上有太多的西化特征,表现得格外另类。我们不同于上一代人,我们讲经济、讲个性、讲民主自由,完全不像我们的父母那样为了社会主义而献身――换句话说,我们失去了中国第四代人的那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我们表现出更多的现实主义。
我们在街机出现时狂玩街头游戏,又在网络普及时代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我们花钱如流水,吃完了麦当劳又吃肯德基,完全不顾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我们中了“资本主义”西化的圈套,为了一种很现实的梦而抛弃了自己的母语,任由英语搞文化侵略……
太多的太多,无从言及。我们的确很失败。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是时代造就了八十年代人。这是历史给创造历史者开的一个玩笑。我们命中注定是现实的,也是平雍的。
中国的市场化给我们出了个难题:精英,还是大众?以前的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因为“物以稀为贵”。现在的大学生泛滥成灾,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向大众化,所以怎麽也贵不起来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转换一下观念,学会用大众的视野去看问题,适应时代的文化转型。现在市场上流行“反智主义”,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然而任何一个时代,选择大众,同时也就意味着选择平雍,你无法避免。因为当大多数人都持同一种观点时,真理就自然的转到了少数派的手里。
说了这麽多,观点只有一个:商业化必然导致大众化,而大众化必然导致平雍化,八十年代人不可避免。
但是平雍化并不意味没有品味。这个时代任何事物只有经过了市场考验,并为大众所接受,才称得上品味。换句话说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高中时学政治老师总说要“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现在给我的启示是――中国的现代化以及后现代化必须走大众化道路,必须将一切置于市场中来考验,就像这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样。而我们,正处于这种考验的中心地位。
八十年代人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大众化,然后才能谈生存。就像文化成为一种工业一样,将来的一切,都会是以一种工业流程化的生产。哪怕是学术思想,也摆脱不了这种命运。因为现代人大多是讲消费,而不是讲理想。你永远不可能要求他们像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那样为“存在主义”而着迷。
所以我们的时代使命,就是市场化、商业化与大众化的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共存与矛盾。
老实说中国未来的大势已定,只看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去奋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