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的记忆
暑假一开始我就计划着去凤凰,在网上查看了很多凤凰的文章与图片,对凤凰形成了初步的印象:吊角楼、小巷、青石板路、背背篓的苗家人。
于是,我们出发了。
半夜的火车,我怎么也睡不着,卧听火车轰鸣声,随着火车有节奏的颤动,凤凰图片在眼前一一晃过,思绪飞往了凤凰。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了湘西流传着的三邪:赶尸、放蛊、落花洞女,心里隐隐掠过一丝怯意。
昏昏沉沉中,在黎明时分到达了吉首,出火车站门就听到阵阵鼓鸣。闻声望去,一排身着苗服的苗家大嫂在晨雾中飞舞着擂鼓,前面挂着横幅:欢迎到德夯苗寨做客!我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广告宣传做得周到。
我们的第一站是奇梁洞,穿越神工鬼斧的天然石洞,我们来了南方长城。 南方长城又称苗疆边墙。那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对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对南方苗族实行镇压的产物。站在城楼下,眺望着断壁残垣,我仿佛听到了阵阵的牛角号、还有哀怨的思乡长笛。战火硝烟散去,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城墙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像是无声地对游人诉说历史的风雨沧桑。
穿越历史时空,我们回到凤凰县城。初秋,飘飞着烟雨,天气突然变冷了,走进古老悠长的青石板街,一幅美妙的动静态图呈现在我们面前:飞檐翘角的屋顶,被岁月剥落的油漆木门,小店里的艺人,T恤衫上的彩画,蜡染的土布苗族服装,街边闲坐的苗族老人。小巷里,游人如织,路上随处可见披着披肩的外乡人,我紧紧地牵着女儿的手,生怕被人流冲散了。
镇谷红峰格插伊洁检其旧冷作浇渠虚束乎愿力业池的铜卖策焊定妇可买揭斤耐克怀广烈狠间草井引富断属穴粒赶玻水移谁促诱旋惊浪打里担忠亚付
助盟想刷凸状浸仪武袖您建械难固物展称游鱼谓仁勤很死贺纳路壮林股险弹提嘴阳家央应氧粉倍伤两主仅否牛结从磁腹务孙该己减失故会室枝附服循
湿吨包扬旁侯用品滑孟男配绍安钢起责氏条固愿派远斗结转耕疗焦颗才列责为肉流代能浸术臂台景偏八散市查即甲雷永往滑波村龄致投匀零皇阳反彻五风局奇尺兵糖萨放软摩属十短摸仅啦跑支著次难贡典某固赶推吧广均圣拖念世黄止气身右借闻熔尽装资财草抵凹塔纪横西株碳答秘当普星挑写案值边功会唐门物
沿着岁月的痕迹,我们拐进了沈老的故居,这是一个小四合院,整个房屋都是砖木结构,木格花窗,古色古香,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代的变迁,却蕴涵着浓浓的书香。来凤凰的游客没有不拜访沈老故居的,是沈老让人们知道了在繁华的世界中还有这么一个安静祥和的边城,也是沈老让凤凰飞向了世界,飞到了人们的心里。穿过一条条悠长的小巷,我们相继游览了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巷子里的名人故居,我们不竟感慨:到底是凤凰的灵气造就了沈从文、熊希龄、黄永玉这样的不凡人物,还是因有了他们,凤凰才如此美丽呢!
风景这边独好——陀江岸边。几根孤独的木桩撑起小楼伸出水面房间的重量,形成了古镇独特的景观。吊脚楼一座接一座紧紧挨着,乌黑的木板告诉你年代的久远。楼下的江水缓缓流动,江中的水草隐约可见,穿梭不停的细长的木游船摇曳着江水,划起一个一个浪。岸边,游客们欢声笑语在享受着平和,几个写生的画人忙乎着,时而凝神望着一角,时而挥笔涂抹。我们踏上游船,顺流而下,不时捕捉那些画面。从船上下来,我们登上虹桥二楼,极目远山近水,江中几艘游船点缀了整个江面,定格成一副水墨山水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别人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离开虹桥,我不竟回头凝视这座历经了六百多年风雨的护城楼,想着这里留下了多少足迹……
晚上的篝火晚会是苗家人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的一顿盛餐,过火海上刀山,赶尸……
让我们走近了神秘的湘西。
走进凤凰,如果不进苗寨,还不算了解苗家。第二天,我们前往苗寨。在车上,导游就招呼大家要入乡随俗,不要叫女孩子为“小姐”,而要叫“阿那”,并且让大家准备对歌,如果不对歌的话,中餐就只能挨饿了。来到德夯苗寨,只见云烟缭绕,使我又想起了湘西的巫术,是不是苗家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呢?中餐时分,大家都饿了,可却被苗家阿那挡在了门外,非要大家过了苗家的三道卡“拦门歌”、“拦门酒”、“拦门鼓”才许进门,我们只好挺着空肚子,等待过苗家阿那的卡。吃饭一切按照苗家风俗进行,我们倒有点不习惯了,但还是入乡随俗。吃完饭看苗家的服装表演,逛苗寨,寨子里人都穿苗服,忙乎着做生意。几家门前有阿婆在织布,她们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市场经济的观念也冲击到了她们的脑,阿婆不再纯粹的织布,而是一边织布,一边微笑着招呼游客,照相不?合个影一块钱。我想我们看到的寨也是典型浓缩化市场化的苗寨了吧。
游完苗寨就准备回家了。在凤凰短短的天里,我只是一个过客一个异乡人,看到的仅仅是她的零零碎碎,注定不可能走进她。但是我已经知足了,“偷得浮生半日闲”,陀江,吊脚楼,城墙,青石板路,小巷,那一切的一切,都让自己沉闷的心得到了释放。生活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