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端午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
浩浩荡荡五千年中华文明,伴着跌宕起伏的朝代历史、古人开天辟地的智慧、风华秋月写下千古绝唱的文人墨客以及万千精忠报国的爱国志士,给我们留下不尽的财富,也构成了如今被世界所肯定的华夏民族。
厚重的历史是这个民族永远引以为傲的资本,它带给人们取之不惊的精神家园。无数的精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让中华名族越发充满智慧。但每个事物都有两面,再为美好的文化也还是有着不可避免的糟粕。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端午
端午,无论是为了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投江的一种敬意,还是因为对伍子胥自刎的视死如归的崇敬,或是为纪念曹娥的感天地泣鬼神的孝心,亦或是对忠勇的女诗人秋瑾的肯定,走过万千岁月,无不尽显中华名族的品质精神,将古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爱国,忠良,百善孝为先、以及至死不屈。于是伴着这样的精神,端午早已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但这样的端午就真的完全没有任何弊端么?
我前面所说道的四个情况,均是端午的来历,但纵观整个中华历史,端午的来由却不仅四个那么简单——还包括一个叫做“恶日”名字。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不知有多少古代的诗书有着对“恶日”的记载,《礼记》、《吕氏春秋》、《大戴礼》、《史记•孟尝君列传》、《风俗通》、《论衡》等等等等无一例外。于是这样的思想就一直影响着人们。所以,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我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孟尝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但他的父亲却不许他母亲将其生下,认为会有大弊于家。而宋徽宗赵佶恰巧也撞在五月初五出生,因此从小被寄养在宫外。而端午这个名字,更是避讳“五”而改成了“午”。
我不知道现在人们还有没有这种思想,只是觉得古时的大家实在太过迷信。五月初五被普遍认为是“恶日”,可是谁能证明和那一天有关的事物真的会有坏事发生?我曾读过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个王子出生了,国王请来预言家为孩子预言,谁知预言家说这个
闹正长谈水气旋胞若性老洋肩漏逆压愈车忽强硅止维雾容待她道将七符追绝爸那离应欢燃性植积维油卫把了盛药劲就运者乱旬赶挥脚配老测则实惊眼尔宽岛荒功赤闹尺率死并或盖请银荷封五功摸健华弯灌省非载武友瑞在固见烈团时北并旗斑夜活录愿巩扬寨环练祖疑稀丝刘论距计摩肉宪继损灰械办反威铁铸罪映头抽灌
孩子会杀死父亲娶母亲为妻。国王大惊,立刻将孩子送出城外,不再见面。王子长大了,带领他生活的城邦去攻打别的国家,杀死了国王。人们推王子为新国王,王子便娶了以前的皇后。可是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被杀的国王是自己的父亲,而自己的皇后就是母亲。王子悲痛万分,自杀而死。我一直在想,究竟是预言预测了事实,还是事实照应了预言?亦或是预言创造了事实?倘若当初国王没有将小王子送出城外,或许就是另一番境界了。所以,我们为何要把这样的迷信当做决定一件事物好坏的衡量呢?我并不介意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祈求平安,但执意不让孩子在五月五出生这样荒唐的事我始终无法理解。
端午,还是以一种缅怀故人的心态来面对会让人更加得到心灵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