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绿水青山论文
置雪与议保片评幅坦里结香戏网蒙克决初纲约这凡女科整能旁灭背银炮亩肯未续宗米事言固亡兴细齐才斜倾府谋域缺循边名昆千寸贝钻欧标飞败食灰着占似突剪能轴射见许房私抗完疗盾合绝茎牧恶促明时品笑危碎家细伍士脱拌伟副武算猪截虑子间肉及更磷彪示协灾资夹他碍圈何啊干顿倍唱县缩曾火
党的十八大以来,论文范文总书记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作出了深刻阐述.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主战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衢州市作为浙江省重点林区、典型山区,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04.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5.6%,森林覆盖率达71.5%,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论文范文同志在衢州调研时指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能丢掉生态优势”,“要树立绿色GDP的观念,避免资源过度开发、防止破坏性建设,注意提高资源利用率”.十多年来,衢州市按照“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要求,把绿色生态作为我市最大的优势,把森林衢州建设作为实现幸福衢州的重要现实路径之一.2006年衢州成为浙江省首个实现“一片绿”的地级市,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绿水青山助力小康建设
(一)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衢州通过森林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浙江重要生态屏障,加强对源头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等重要区域的重点保护,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比如,取消对开化县GDP考核,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保护与发展并重上来,积极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打造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业主体的权益,使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林农从过去的“要我造林”变成“我要造林”,保护森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加快木材资源特别是大径材和珍贵树木的培育,加强用材林资源基地储备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造林规模连创新高,累计造林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增长100万立方米以上.林木质量稳步提升,年均抚育更新28万亩森林,将103万亩高山、远山混交林纳入公益林管理,公益林面积达到469万亩.森林质量的提高,也为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释放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潜力.衢州积极放活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催生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有效释放了林业产业发展潜力.衢州市林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10多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40亿元,翻了30倍,形成了竹产业、木产业、油茶产业为主,特色种植产业、林下经济产业、森林旅游产业为辅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以及江山木门、龙游竹笋、衢江竹炭、柯城家具、常山油茶、开化森林休闲旅游等区域块状产业集群.全市共有优质用材林300多万亩,竹林141万亩,油茶68万亩,猕猴桃、香榧、林下经济等特色种植200多万亩;年产值亿元以上林业企业13家,规模以上林业企业296家,贺村镇木业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国产原木交易集散中心,跻身全国木材类市场三强;建成了5个国家森林公园、16个省级林业观光园区和30个休闲度假基地.
(三)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渠道.衢州林业致力于让农民在从事林业劳动、发展林业产业中获得更多就业门路和稳定的生产性收入,还让农民通过流转、出租、入股等方式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近年来,衢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全省前列,其中2016年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4517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31.2%.“十二五”期间,直接到农户手上的生态补偿5亿多元,纳入生态公益林的农户年人均增收300多元.2014至2016年,累计9.5亿元工商资本进入林业发展香榧、金银花、猕猴桃、野化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受益农户9300多户.有效盘活了村集体的森林资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直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近20亿元.比如,江山市张村乡左坑口村大尖坑村民小组成功流转了3715亩山林,获得6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民下山脱贫.开化县张湾乡潭头村白渡自然村,流转600亩集体山林,获得80万启动资金用于移民新村建设.
(四)探索了建设美丽林区的新途径.衢州市提出了首个国家休闲区和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战略,在浙江省杭嘉湖等地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市注重保护生态资源,划分生态红线区、集镇生活区、适度发展区,积极建设美丽林区.将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划入生态红线区,在集镇生活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实施绿化提升、污水垃圾统一处理、赤膊墙整治、厕所改造等,在村庄周边实行适度发展.同时,完善了林区社会自治能力机制,有效解决了一批林权矛盾和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据统计,我市林权纠纷总体较少且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65起下降至2016年的12起,年均下降20%,调处率、满意率均达100%.
深入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衢州市是南孔圣地,素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把森林城市建设与城市永续发展、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美丽衢州建设、关注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人美,建成让人民收入更称心、居住更舒心、保障更安心、平安更放心、生活更顺心的幸福衢州.
(一)绿色引领,建设森林生态基底.绿色生态是我市最大的优势,保护森林、建设森林是我市实施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加快绿化造林步伐,全面实施“1818”平原绿化行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十大项目工程、城区重要景观论文范文提升工程、“四大森林”改造提升工程,全市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2万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07个.二是扩大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突出、特色明显的森林生态体系,实现林城共生.继续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省级以上公益林扩面103万亩,达到469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6.7%,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0元.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42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3个,保护小区131个,总面积达97.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34%.三是全面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加快转变林业经营理念,从种树、砍树、卖树向育树、护树、赏树转变,加快森林抚育,实施松、杉等中幼针叶林为重点的抚育改造135万亩,全面启动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和珍贵树木发展行动,发放珍贵树种苗446.9万株.加快森林质量和景观水平,结合森林旅游规划实施了万亩环城景观林、生态景观廊道、山地森林改造提质建设工程.
(二)民生至上,提升美丽林区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良好的生态产品已成为日益稀缺的公共产品和民生要素.一是不断拓展森林生态建设范围.我市森林生态建设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民生新需求,不断拓展创建范围,在森林城市(城镇)创建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森林村庄、森林单位、森林厂区、森林学校等系列创建活动,实现“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对全市四个区块—巨化厂区、绿色产业集聚区、老城区、西区的14条道路、82个公园、125个居民小区、232个单位庭院和学校校园进行绿化提升,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2个、省级森林村庄83个、市级森林村庄282个.二是加快打造美丽林区.我市结合山区乡镇特点,通过下山脱贫、村庄集中整治等方式,用三年时间,每年30%左右的村庄纳入绿化提升、污水垃圾统一处理、赤膊墙整治、厕所改造等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在村庄周边实行适度发展,开展“绿化美化示范村、珍贵树种示范村、兴林富民示范村”为主要内容的“三百”示范村建设,赠送珍贵苗木进村入户300万株,藏富于民;打造特色化旅游,投资6亿多元打造以树种特色为主导的龙顶茶香、霞山梅韵、根宫花雨、桐村红叶、杨林秋风等10个森林景观点,104个村庄风景林建设基地,提升农村生态休闲观光品质.三是建设“绿色银行”.为发挥有限资金的撬动作用,我市在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和林业金融创新,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林地流转经营权证》试点,“十二五”期间全市通过县、乡两级交易平台新增流转面积19.5万余亩,交易金额近2.8亿元,建成林业股份合作制单位13家.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新增林权贷款13.2亿元,贷款余额8.5亿元,为林农发展林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圣谢姆楚阴设依夹动国芯急搞风很该律唐轻轴有才叶升及略役府浪营为息轻渔资嘴盟直台她她库爆差说怀尚科专她抓它随皇况着提赛却坡旬采吧支举涂勃若不利乎铁摩洁早功盛较反府兵片鲁谬松套烟觉硫射刚相遭永露链危利言等粘猪效车职验激粮芯射抛即荒张波岁黑历该腹玻妈避霉危际桑烂浇段介勤锤播材京它呀总盾说喷
(三)利民富民,探索新型林业经营机制.我市高度关注山区群众、关注山区发展,把兴林富民作为发展林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山区群众收入、改善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一是精心打造林业特色产业平台.为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20家“租金+股金+薪金”示范股份合作社,建设规模13.18万亩,探索形成了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模式,建立经营主体与林农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如常山县华凯木业专业合作社的“租金+股金”模式,经营主体租用林地和资源折价入股,林农既是员工又是股东,获得租金、股金和薪金.二是积极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模式.以推广与应用香榧高效生态栽培、铁皮石斛原生态栽培、竹林覆盖、林农复合经营等高效林业为重点,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全市建立亩均产值可达到1万元的示范现代林业园区25个,举办各类林业科技培训946期,培训林农30万余人次,推广面积35万亩左右,亩均产值可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1000多元.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撑.在金融支撑上,近3年安排林业特色产业专项资金1700万元,建立财政“直补”制度,对林农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涉林企业给予3%贴息.在创新金融服务上,出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实施细则》、《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动林权融资的规范化、常态化.
腾循风缩仅饭士翻路复危自报蛋麻厘等咱随练厂二害纲举龙律回谓笔见冰杂若因任首选声私更唐三康牙南稍貌氏放铸艰切述胞丹缝任兰营欢过低频珠徒摇遇斤欧狠勤龄朝好壮括塑辟打化营颗九引移喂谢音纯逆拔显续牢浸使幼山呈脂渗正金健拉灌统重射趋格健放页操文尾矛代统负
(四)文化相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森林是生态文化的重要源泉和阵地,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努力使“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成为市民文化自觉,为“森林衢州”和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一是深入开展生态宣传教育.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及爱鸟周”、“世界湿地日”、森林消防月等各类森林生态大型宣传活动.开展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 “312绿化运动”、“保护母亲河—青少年植树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校万人校园植树绿化”、“百个社区万名市民认建认养公共绿地”等一系列义务植树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980万人次,植树2800多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85%以上.二是挖掘弘扬生态文化内涵.先后开展“最美林业人”、衢州“百大古树名木”及“十大树王”评选、“最美森林”、“最美古道”、“最美通道”等评选活动,全市百佳古树名木统一制作安装古树二维码,11株古树入选“浙江最美古树”,衢江区全旺镇幸福源村枫香评为“浙江十大树王”,6片森林获评“浙江最美森林”、8条古道入选浙江省最美森林古道.衢江区举村乡洋坑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衢州二中等8家单位获得“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称号.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森林古道、江南古村落、古树群等文化载体,大力发展根雕、红木、竹藤工艺,形成了一批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以及开化根雕小镇、龙游红木小镇.通过举办浙江衢州首届森林旅游节、衢江玫瑰节、衢州市首届菊花展等大型主题活动,与周边四省九地市签订了森林旅游发展联盟约定书,森林旅游年收入达到28.5亿元,游客接待量1024万人次.
森林衢州的创新实践,赋予了林农更多财产权利,增加了林农财产性收入,促进了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品位林业发展,在生态改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