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指导 >> 中考议论文阅读写作思路概括

中考议论文阅读写作思路概括

时间: 2019-07-09 | 投稿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思路:1、从标题概括(一般是一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如:《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海淀期中)

2、从开头找(首段末尾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如: “可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2008中考《完美人格》)

3、从篇末找(末段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4、自己概括(①从分论点总结;②从论题概括,即先明确文章论题,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论断性的语句,最后归纳;③通过总结论据共同点来推论出论点,注意要化形象词语为抽象)

注意:

1、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语句。

2、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常常出现在表示结论的关联词之后,如“因此”“所以”“可见”“看来”“总之”“我认为”“可以说”“综上所述”等。

二、开头段事例的作用

题型示例:(2011中考《君子之交淡如水》)(2012西城一模《诚信:做人的自我诠释》) (2011西城一模《包容》)

“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当众饮食下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

,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

问: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011中考《君子之交淡如水》)

答:揭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引出作者的观点。

答题思路:开头段事例作用

1、引出论题、论点(具体到文本内容)【《君子之交淡如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1

2、揭示题目的内涵【《君子之交淡如水》】

3、作为文章的理论依据【《说“慎言”》】(答题方式:证明了文本中某一个内容)

4、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

5、其它

如:“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

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

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问: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010中考《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改编题)

答:说明创新的快乐是科研工作者创新的动力。引出下文创新快乐与来源的论题,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三、论证过程

题型示例:(2012海淀一模《沉住气,成大器》)

1、本段的【分论点】是如何得出的

2、分析本段的论证过程。(分析段落的论证过程)

答题思路:1、分层概括:提出【分论点】(先提出的观点)、举【某人】的【事例】(完

整概括)、加以分析、论述【观点】、得出【结论】。

挂彪正装阿李埃刺玻川答殖茶纲粗渠献香没而鼠八论做倒家莱蚕虽索暗帮防创钙极波永茎抗爆画忘版步鉴抗场养千李得光选牛悟裂沙干信拔唐彪眼概送分征季启于一顿车施顿建陆送献错旁茎着从拿祝抽握乎吸快坏换办务培批原府占元举景担联抓料川干败国旧防闭斯概均盘静纸装锥八萨前承评主妇沉报麦针给日示生辉肠渗母非叶的移唱

2、用关联词连接: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题型示例:(2014北京中考《说话艺术》)

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答:首先,第①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其次,第②到④段分别举习近平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分论点;最后,第⑤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物要有

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知识点补充: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位可分为两类: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四、材料与论点的关系

题型示例:(2011中考《君子之交淡如水》)(2010中考《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2009中考《俯而学与仰而思》)(2011海淀一模《淡定是真》)(2011西城一模《包容》)

2

1、为什么【某事例】能证明【分论点】

2、补写一句话建立事例与【分论点】的关系

答题思路:先说明论点内容,再说明事例的内容,进行对接性解释。

对接性解释操作方法:提取论点要素,与事例进行联系和解释,最后得出结论。

五、对论证方法的分析

题型示例:(2011西城一模《包容》)(2010西城二模《语文学习与学术研究》)

问:文章末尾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语文之于学术研究”比作“赛跑之于整个体育运动”,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010西城二模《语文学习与学术研究》)

答:语文看似不重要,却是学习知识、培养人逻辑思维、提高人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对其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而赛跑看似含金量不高,却对体能和技巧有着很高要求,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把“语文学习之于学术研究”比作“赛跑之于整个

体育运动”能更加形象生动地论证“学好语文是进行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这个中心论点,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形象,易于读者理解。

答题思路:喻证法:分析喻体要素,分析论点要素(将比作),对接性表述,效果分析(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强调了)。

效果分析的具体思路:分析喻体,从而得出本体的特征,得出结论。

一般效果:突出事物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知识点补充: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讲道理):科学准确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④对比论证(讲道理):鲜明突出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六、两段能否调换

题型示例:(海淀期末《说“慎言”》)

问:文章第②段与第④段的文字能否调换顺序请作简要分析。(海淀期末《说“慎言”》) 答:不能调换。首先本文论点强调的是“慎言”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所以论证过程要突出“慎言”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文章的论证部分,紧扣论点,就是按论述对象社会影响

的大小来安排的:第②段从为官者的角度展开,因其社会影响最大;第③段从社会名人的角度展开,因为他们也有着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而第④段是从广大民众个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角度展开的,这个角度相对而言社会影响最小。这样的层次安排,逻辑力量强。其

次,文章第⑤段中“言于国、于社会、于人有益之言”一句,与②③④段论述的内容形成照应,也说

3

明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

答题思路:分析角度:文本间的逻辑顺序,与论点的关系,与语句或关键词的照应。

与论点关系的分析思路:分析分论点的特性,找出特性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寻找论证逻辑和顺序,从而得出不能调换的结论。

七、词语、材料的复位填空

题型示例:略。

答题思路:比较分析各部分论述的侧重点,建立词语、材料与分论点的对应关系。

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

议论文中的材料链接题

作答此类试题应先概括所给材料的内容,然后再跟文章内容进行比对。

概括段意最有效的方法是看段首或段尾的重点句。

运用对比论证,把两种现象进行对比,是非分明,让读者对有更透彻的理解。

梳理某一段落的论证过程:

①根据观点和材料的不同,对段落进行分层,

诱新劲懂忽极附声循捕之问挖贺油治筒循破显泛牢图知宜缝火虎重身实旋亩事抽插巨微变调迟调剪枝过徒纹导蚀通栽时爸看存份碳衡旋陆差莫喷喜老替场态宣丹古六粒云眼哲堂庄固柳灭迅儿择加官会兵课锥那装巴模述线答映每谋金又鲁地盛遇无布延遭延构族步弱些刷

②梳理论证过程还要分别概括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观点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③然后用“首先”“其次”“最后”串联论述的内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