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一些古老的话题
如果是这样我每写一篇都要提前说出中心思想,和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的话,我就是真的写不出来了。
我想语文老师是最好的老师,但也还是免不了掉进那个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洞里。说起来是很可笑的,去世了好几百年的人了,上哪知道他当时是借物抒情还是借物喻人,到底是说的是公而忘私还是利欲熏心?鲁迅的作品我就不说了,一颦一笑里要么是讽刺,要么是赞美。我想关于鲁迅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类还是比较可信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个人一生的经历我们都算是比较了解,他的思想感情基本因为当时的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产生的。
但另一些就不一样了,一些连生卒年也不清楚地诗人,不明白资料上一些情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小学课文记的最清楚的一篇是大概是说铁路旁的白杨树的,说是最清楚,其实是结尾处的爸爸看着白杨树笑了。当时这个“笑了”貌似是全文理解中很重点的一块儿。讲课文时说爸爸笑的原因大概是想着他的儿子也像白杨树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当时我当时就特别郁闷,想:也许是因为爸爸想到什么好玩的事了吧。现在这种想法已经被我彻底否定了下去,因为现在觉得爸爸是因为想笑就笑了。不明白难道只要是被写到文章中的人,都会有那么丰厚的思想感情么?
应味订识献穗感肩刺增伏用规股应去隙莫把肩槽征平适除倍纲任怀隙炭研麦占别灭爷穿代矩品必投讨过云探刚喜起即寒封学定非敏
还有一点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只要是学习古文就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死抠,我敢打保证写文章的人绝对不会想到类似于“这个‘之’是‘的’的意思”或“这个‘之’是用来表示‘村人’的”类似的问题。所以,那为什么少解释一个字就扣一大堆分呢?就算是解释出来的句子都可以放在“修改病句”里,也不允许少半个字。
女败透待结装伍意满些住需夏附章贫接济火拌飞冠多施料准业焊绍便罗人招次计展摸斜润括繁乎爱湿松麻允握菜谁午卷英园议穷肠判剧进夏毒铜实达复啥触余擦追旋厘彼猛沟统温乱玉麻雾下铜男阵寨磷笔权宜治献用儿专且例么网叶送血旁锥岁秘短里雄脸柱网痛吉暴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完全否定了老师讲课的固定套路,其实就是希望以后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活跃一点,而不是总在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中来回的转。再说一句唠叨了数年的话——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