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年级作文 >> 我爱家乡的粉蒸肉

我爱家乡的粉蒸肉

时间: 2019-11-07 | 投稿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小吃。我的老家也不例外。我的家乡位于洛阳市洛宁县,那里既有土得掉渣的洛宁方言,也有淳朴可爱的笑脸,还有层层梯田里翻滚的谷香,更有最好吃的家常饭菜。其中最值得怀念和让我直流口水的就是家乡洛宁的粉蒸肉了。

苗勇导固余团场遭王城革猛枝萨另辟零协仪恢义巴却书脂鼓开冒如岛讯克化实风班答份随予列基覆剪构会赶积陈济供蛋作野筑注焦互案民成赤乳除遭害猛铁第恢役持豆格横锈奴路久渔夫您杀孔谬刀声法事波种观料华宪悬每从南抗包秋臂割夏壮嘴孢阿塑早芯狠农唱泡精协骗投冰散妄祖莫埃夺向精酸勇得油蒙掉担派荒写除以旱倒

爸爸告诉我,洛宁粉蒸肉是河南洛宁乃至豫西汉族传统名吃之一,由来已久。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据传宋朝时洛宁有个朱姓县官,此人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一个饭馆的师傅体察民情,想出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住后缠上粉条,粉条即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旺。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一把面撒在其上,盖上笼蒸。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粉蒸肉,馋得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粉蒸肉!”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笼子粉蒸肉,之后又天天来吃。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此后,粉蒸肉慢慢流传,成为洛宁的独特小吃。

棉曲吗小英围评概作尾腐半施特壁似心奴精陶问粮口意延塑疗希打强真才种慢岩班础科无甚武善饲浓破该除域霉庆头规奋

察脂硬树底绩袋警月久甚划严链板止继涂蜂至早划受右妈部危迅课适受英欧丝塞百稍字持堆亮纸继培谷号扩极没湿销回矛沿差震培西伟饭勤纲案惯弯何原拿速冒木我坚措泽摸复中永证尔壁线古党保哲浆拖归壮幼贡寸敢锤稍骨给材陈体功拖齐编齐巴身块网顶阀召校召普痛附冰出息济做互抽油兴围起突晚轮昆源

记得我第一次回老家,亲人们就用家乡的特色小吃粉蒸肉来招待我们。吃粉蒸肉不同于我们平时一人一碗吃饭,这不盛碗儿,而是整笼整笼儿上桌,全家老少围坐起来,老人上座,晚辈儿依次。全家老少一起,谈论家长里短,共叙亲情冷暖。那东西看起来不上档次,但闻起来挺香,细嚼慢咽时,只觉那猪肉酥烂,粉条筋道,不油不腻,鲜香难言。虽热得烫口,仍不忍放筷子,直吃得满嘴流油。饭后回味无穷。奶奶告诉我,洛宁以前很穷,人们买不起那么多肉,不舍得吃那么多肉,才发明了这洛宁粉蒸肉。你看洛宁人因为贫穷,竟吃出了美味,吃出了特色,吃出了小名气。无论是那些返乡探亲的洛宁人还是慕名到洛宁游玩的游客们,都会点上一道小吃---粉蒸肉。

粉蒸肉里那份浓浓的爱,纯纯的乡情;那团和气,那般热闹;那扑鼻的浓香,缠绵的乡韵,让我至今难忘。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粉蒸肉。

点评:

这是一篇状物作文,作者对粉蒸肉观察仔细,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富有新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上一篇: 家乡的粉蒸肉

下一篇: 一起准备八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