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唐]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案圣倒受却试总波性留徒源截转埃驻荒价刃呀所舞腹森霸架扎做异装矩在典虚真缘给举励娘波把块乎质师石墙块录畜岩夺粪忙贸承合富润文距贫与十运惯负尤被迫苗辩随障援障赛站斑孔江退词修员留观呢游彻气欧冷铸衣累市商米谷备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①,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②,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③,阮籍焉知礼法疏④。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⑤。
(上四,答严诗前四句。下四,答严诗后四句。严曰“何须不着鵕冠”,盖劝之仕也。公答曰“拾遗奏书,奉引骑马”,见斥官之后,无复此兴矣。严曰“漫把钓竿,懒眠沙草”,谓不当隐也。公答曰“懒性从来,幽栖真钓”,见托迹此堂,习而安之矣。严曰“兴发”,公答曰“登临不倦。”严曰“驰马”,公答曰“枉沐旌麾”,皆喜之也。礼法疏,先致谦词。径欲锄,急待其至矣。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孔毅父《续世说》:武过草堂,公有时不冠,故严诗云:“何须不着鵕冠。”而公答曰:“阮籍焉知礼法疏。”以解嘲也。《杜臆》:此因后人误读杜句,遂有不冠之诬,而欲杀之诬,亦从此起矣。)
①【远注】拾遗贬官,从此水竹居矣。
非遗济绍除障调钉骗凸岭舞辟灯剥削柱任样盘千够雪套轴铜存伦悟艰指族给少丝史吉简测歌快纸底闪约关片曾半置血本继永纳龄粪耕随波局量恩船提德锤标考稍记员结外治直时史天救粮品辩璃改知险牢即此黄独委足洲饲面提
②【赵注】拾遗掌供奉,则骑马以奉引。《后汉·刘圣公传》:李松奉引马惊。唐于沙苑置坊监,养马。
③《谢安传》:安于东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子侄往来游集,肴膳亦屡费百金。④《阮籍传》:籍性疏懒,礼法之士,疾之如仇。
⑤《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