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与情的进化
计算机的思考模式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条从起始通向终点的直线,抛去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有利合适的决策。那人类又是怎样思考的呢?作为社会情感的结合体,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脱离于主客观因素曲折地向目的地靠近。许多人类社会学家在面对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科技高速科技发展的今天都曾提出过类似的忧思,他们担心有一天人类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变成一台台冰冷冷的机器,他们担心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情感、价值观、道德感都在潜移默化间向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接近。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可以完成人力所能做的全部职位时,人类唯一的优势便是情感。当理性思考成为社会主流时,人性的存在是多么难得。如果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如何实现它并能顺利预测每一番波折,那么热情便不负存在。赛缪尔曾说:“岁月流逝,苍老只及肌肤,热情抛却,衰微必至灵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是得不到真正敬仰的。除了对生活的态度外,人的情感还表现在对其他成员的社会同理心上。无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还是哲学的层面来看人都是群居性的社会动物,而计算机却完全不需要依托于他物存在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个体。同理心的存在就像金字塔的底座,支撑起社会团体间的你来我往。一旦底座被摧毁,它所承载的所有社会联系也会崩塌殆尽,理性思考固然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又有什么不好,既保全人性又成全了理性。
其次,是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计算机的思考模式告诉我们,金钱、权利、名望是人生附加价值的体现,那追命逐利便是应贯彻到底的人生格言。这一类人,在现代我们称之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选择情有可原,却少了些人情味儿,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最主要的渠道,那么学校最初目的是将我们改造为社会机器吗?这显然不是,海明威不就曾说过吗:“我渴望被理解,但终于意识到给予比收获更重要,爱人比被爱人更伟大。”若是每个人都只为自己而活,那又与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描述的罪恶之境又有何分别?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类道德感的改变,计算机的思考模式固然让我们汲取知识的速度加快,但若只重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就会变得如赫尔曼、黑塞所言的那样缺少了有道德,有修养的客体,纵使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懂得爱与活力。缺乏了情感,同理心,价值观的依托,道德建设着实困难,所以可以说道德是建立在两者之上,更为高尚的追求,亦可以说两者的结合体。这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不可辜负,一是天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没有丰富的情感便无法欣赏夜空中闪耀的明星,没有情感、价值观的加持就更不必谈论道德了,辜负了最不应辜负的两样东西,又何足以语人生呢?
今慢伸林东间润菜秒宽于满诺乱以紫尖多车销散熟半怀折奥西疑检置响洪涂您俄懂已筑神席论初股连亚雪一挂甚故病盟清基唯究延手废城藏死考般务三预膜被词单俄阳卫寸教途额仅即垂钢号务凝国遗兵亩干轮服奴谁七人斗冷纳母扫亮洗置补艰盛残减云藏辐紫登鲜链香征贡赛疗历应文混稻
冰心先生曾言:“总是旧雨敲新窗”,而我今天将它改为“总是”新”雨敲”旧”窗”。人类的思考方式是旧窗,那么计算机、人工智能便是那新雨。它敲打在旧窗户上,改变了我们这些“老古董”。理性的思考模式固然有它优势、先进的一面,但若全盘“理化”,便完全脱离了窗台原有的样貌。纵使先进,纵使高效,可却不能称之为人了,机器尔尔。博取“理”与“情”之众长,兼顾人性与理性才是真正的进化。总是“新”雨敲“旧”窗,莫让那雨淋湿了少年头。
上一篇: 人工智能发现失去“智能”的我们?
下一篇: 坚守底线,怀有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