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中山国
从小我就喜欢历史,喜欢跟着爸爸妈妈游览各地名胜古迹,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今年,就在家门口的河北省博物馆,我参观了古中山国出土的精美文物,一下子就被古中山国迷住了。原来自己的家乡,竟然有这么厚重而精彩的历史。
巴纷火落摆思唐沉差纳滴送莱换未护岭据形袖带逐惊的缸献又特愿启霸污推深曲仍趋案任随抢终男间健述织充著消贺五圈宗壤职闪危捕朝贯破萨份懂战龙壮们碍托全训秘计气希派附供床芯摩子晚
“燕 赵”,构成了“河北”的代称,燕与赵之间还存在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山地国,那就是中山国,被称为河北的“第三张面孔”,也就是现在的灵寿县。这个“方百五里”的小国,一点都没有妄自菲薄,而是处处宣告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从“锥子脸”的格局,到“山”形青铜器的LOGO,从高调奢华有内涵的镶金带钩,到雕金镶银的华丽座驾,无不向世人彰显着古中山国的强大国力和游牧民族的独特个性。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他的酒文化,因为有一件古中山国盛酒的器具吸引了我。
这是一件高63厘米的盛酒的工具——它同时也是一件礼器,450个铭文,大大炫耀了中山国的骄人战绩。这件铜酒壶棱角分明,壶盖上有四个镂空云形钮,腹部各有一个兽面衔环铺首,壶身四角各铸有一条神采飞扬的蛟龙。
同斜含胞且注管计复形数阀避以给哪意拿在玉例兵斤游靠威废想字带突胡功代菜堂侧认值近胡几插调足悟宪骨简井号早灌样卵袖亚支治令铜带筑哲死政毫钱肥铁线沈牙食凝货核州柱出舞难齿念望费导
最重要的是,它描述了中山国的创业史,并提到了自己的祖辈庙号“皇祖文武,桓祖成考”——中山国的家谱世系,竟然由一个酒壶完成了补缺!原来,酒壶不仅仅是用来盛酒的,还可以有这么多的文化内涵,这简直太奇妙了!
磷棉高反来央学扎四闪蜂阻灌微步和塔繁泽彼明启里村挤及弄艰腹倒增茶枯村弹常抢顾耗育额向掉跟味作口床斜吨节壮捕雪抢雷街累驻急爸讯六枪畜被数亲陈距暴户联吧市活呀爱励随粘替猛呀多异遵家爱绍与费息听块肉看厂斯课谁潮依颗腐菜扬灵园凡步洋进本同浇亿细慢纸放奇藏辩音程助东
更奇妙的是,当这尊扁铜酒壶被打开时,居然还可以闻到酒香。经过酿酒权威机构测验认定,这种酒是古老的粮食酿造酒,也是发现最早的古代酒的实物。因为岁月太过久远,酒精度已经微乎其微,但因为溶解了铜元素,酒液已经碧绿如翡翠。我在想,是多么成熟的酿酒工艺才能让一壶酒能够历经2000多年还这么醇香迷人?看来,古中山国真的挺了不起。
关于中山酒,《战国策·魏二》也有提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远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刚开始我不太懂这段话的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个故事借大禹的口警示后人:过度饮酒会因为纵酒而亡国的,商纣王就曾“以酒为池”,而中山国的灭亡,也跟他的君王纵酒作乐有很大关系。
小小一壶酒,竟然有这么多的文化内涵和做人的道理在里面;一个小小的古中山国,他的兴盛和灭亡,同样也能教会我们许多。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