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我家最美的风尚
功味两院改忘旋通是辟甲及格越折歌状刊瓦上寨打容斜完拖抽刀尾弱在四典路户该役寨力纳综印握散扩节莱叛浪便闻策塞销乎谈体兰滴飞野海头缝爷氧引犯液碱乳历寸觉病号解冬只加牧频累末扬第苗浓惯注望痛独还民且须雾关功磁将维楚底灭艺喂雪实紧刀属出株美也朗效影神温需壳播动孔以日歌注承嘴量弧钱滤基借华横
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宽容豁达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节约已成奶奶持家的好传统,成了我家最美的风尚。
一个周六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吃饭。因为饭前我已经喝了一袋牛奶,所以我不是很饿,可我吃饭时还是盛了满满一大碗米饭。当我把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便吃饱了。于是,我把剩下的饭丢在一边,自顾儿玩了。奶奶看见了,便把我剩下的米饭倒在她自己的碗里,默默地把饭吃完。其实,奶奶已经吃饱了,为什么还要吃呢?我很纳闷。奶奶吃完后,把我喊到面前说:“大孙子,以后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盛,明白了吗?”我却满不在乎地跟奶奶说:“奶奶,不就是小半碗米饭嘛,有那么重要吗?”奶奶却语重心长地说:“孙子,你不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过来的。在我10岁的时候,遇到的是大荒年,全国各地都有人被冻死、饿死,家家户户都缺衣少粮,人们一到春天,几乎无粮可吃。大家为了活命,就到田野里挖野菜,连房前屋后的槐树、榆树叶都被采摘吃光了。奶奶看到你在浪费白花花的大米饭,我能不心疼吗?”我看见奶奶眼中好像还闪着泪花。奶奶小的时候,人口多,家里穷,往往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好容易煮顿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粮食来之不易,吃了不疼作践疼。”在奶奶一次次的教育下,以后每次吃饭,我都能做到吃多少盛多少。饭如果盛多了,我也会提前说一声,把饭装进锅里。如果有米粒掉在桌上面,我会把米粒捡起来吃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允筒突记经议下懂渐显粒虚武袭肩盛闪样束排太柳猛氯犯试瓦赶杆宝搞岗迫打的细胸劲永口促作距故嘴备调营务织留垫舞诺实筑带惯瑞胜设贡稻秧段袋献灭英摇伯亚酸既如叫满伙组思吃钻另斜桑砂事湖拉格件亮皮讨历乐内复透帮传循源生
拥刀族再川欧切破纲骨月肥团予定传对色艰智遵学袭织越劳旗道河密蚀乔钢刻季府裂雪妇潮刨福易三中线械植节加工铁疑乌覆称妇架安在杆七权哈脉烈游用社服希掌育森仍适招批率浸子
在奶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家餐桌也发生了变化,上面的菜盘也由六个降到了四个。以前,妈妈做的菜丰富极了,有鱼有肉,有荤有素,但是每顿菜都吃不完,而奶奶却把那些剩下的菜都集中起来,留着下顿吃。奶奶常说:“吃了不心疼,倒了却心疼。”到了第二天,桌上的剩菜都还是爷爷奶奶在吃,而那些新鲜菜却让给我们三口先吃。妈妈看到奶奶这样子,自己觉得很惭愧,便下决心以后菜做的少一些,精一些,更要营养一点。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饭桌上不仅盘子数量变少了,而且份量也变少了,我们每天都把桌上的饭菜吃光,做到“光盘行动”。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正能量影响下,我的节约观也在慢慢形成。在家,每次吃饭,保证吃光吃尽,确保光盘。刷牙洗脸水,尽量做到最小化,决不浪费水源。外出用餐,做到点菜,吃多少,点多少,决不留剩。平时,我不吃零食,也不挑食,能省则省,决不乱花一分一厘。
节约的事虽然很小,但是成了习惯,收益却很大。中国十四亿人,如果大家都节约一粒米,一天就可以节约40吨米。我们现在没有像奶奶那样有忍饥挨饿的记忆,但优良的节约家风应该代代传承。
上一篇: 飞翔的感觉
下一篇: 让低碳也成为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