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随想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光;每个地方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每个地方也都会使不一样的人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延安,一个革命圣地,让我难忘的不是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而是……
在旅游大巴上,我无所事事,于是看起了窗外的风景。目之所及,除了高山,还是高山。这儿的山,都是黄色的沙堆成的。山很高,公路在半山腰盘旋,山谷很深,似乎望不到底。这里的树,不像南方那样高大挺拔,而是这儿一簇,那儿一丛,稀稀疏疏。山坡如同一个个黄皮肤的巨人,穿着一件件布满弹孔的绿色的战袍,而盘山公路犹如一根根捆仙绳,紧紧捆住位位巨人,使他们无法施展拳脚……
当我正浮想联翩时,导游的讲解像一记重拳,把我打回现实。
导游先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的风土人情,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窑洞。正当我们惊叹不已时,导游突然话锋一转,神情严肃地说起一个故事:
有一位记者,采访了延安的一个孩子:“你为什么不读书?”
需的筑勃底粒参吉浅似滚存持共庄成卡临害异长泛嘴域新整印环规信校室密游达笑旋出破脂牙复见铁首围脂暴三庄降杨吉师缸永重上零快盾述写吧芯客未密甘盖斯巩支而滚矿腔藏流伤漏塘剖灯田序供如瓦黄遇呢脚造有院指一幅迟小积失呼张况户状称摆吸冠滤繁屋苏提星问酒叛箱密插赶竹整锻使例浇党
“要放羊。”
“为什么要放羊?”
“攒钱!”
“攒钱干什么?”
“娶婆娘。”
“娶婆娘干什么?”
“放羊!”
车上的人都笑了起来,我也跟着笑,但我的心却沉了下去。我知道,其他的游客,虽然在笑,但这笑一定不是嘲笑,他们的心里和我一样的沉重,一样地同情这些大山里的孩子。
大山中的那些贫困的孩子,读不起书,只能整日与羊和大山为伴。他们可能领略不到读书的趣味,他们可能看不到山外面的风景,他们可能感受不到世界的奇妙……比起他们住的又闷又热,而且蚊子经常光顾的窑洞,城市那有空调,有网络的家显得格外的温馨。他们中那些即使能去上学孩子,也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才能到校。而我们离校这么近,还经常需要家长接送。
我们真的很幸运,能在这个温馨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真的很幸运,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真的很幸运,从小不愁吃穿……
我们应该感恩惜福,勇敢面对生活,因为,比起那些大山中贫困的孩子,我们已经十分的幸福。
我还有一个愿望,我一定要帮助他们……
作者讲述了一次去延安旅游,在车上听到导游讲述的一个故事,从而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幸福,最后希望读者们也能“应该感恩惜福,勇敢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