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作文 >> 《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2000字

《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2000字

作者: 逆刃流光 | 时间: 2019-02-13 | 投稿

《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2000字:

读皮耶罗·费鲁奇的《孩子是个哲学家》一书,可以说是一场对生命的发现之旅,你会跟随作者的思路回忆,觉察和反思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是我们在引领孩子,还是孩子在引领我们?那些曾经让我们忽视甚至令我们烦躁、抓狂的亲子经历,却恰恰是我们从孩子身上能学到的“生活艺术”。

本书的主导思想和精华内容已经在文末的《译后记》中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总结和概括,在此我就不再赘述,只将个人的一些粗浅感悟做一简单阐述:

一、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深层次原因,而非威逼利诱

“关注”篇,最打动我的是当埃米利奥抗拒洗头时,作者表现出的关注和耐心,“劝说、吼叫、解释、威胁、预言”这恐怕是我们大多数父母面对孩子“不听话”时使用的手段,而作者能看到孩子的恐惧情绪,消除孩子的担心,顺利地解决问题。

让生活变得简单的方法就是直达事物的核心。

二、家庭系统里面除了夫妻系统、孩子系统还包括氛围系统

在“一切在于你”篇,作者写到“孩子能够清晰直接地感受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隐秘情绪,并能比我们更深、更敏感地把这些情绪表现出来。”一对夫妻即便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但那种争吵后不和谐的气氛会笼罩在家庭的空气当中,孩子会感知到父母的不和谐,从而让他心神不宁。


三、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美与丑,善与恶

“真相”篇,作者通过与埃米利奥“你活该”的互动告诉我们,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的行为照见我们身上存在的模式,以及成长经历和曾经的伤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行为处事、“三观”等评价体系,不经意间已经影响并内化成了孩子的行为模式。

记得有一天,朋友送来两瓶辣酱,在我不小心打碎其中一瓶的那一刻,儿子的态度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我平时对待他的一面。

四、什么是爱?爱就是等待和耐心的陪伴

每个孩子在幼儿阶段都会对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探索,会问你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用心捕捉孩子每一个好奇的问题并予正确对待?作者不仅能在混乱糟糕的情况下仍然能对孩子保持一份耐心,满足他的好奇并欣赏他的这份好奇,而且将埃米利奥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做了归纳,”智慧篇“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爱就是等待和耐心的陪伴。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而作者却能从多维度看待孩子的行为,认同和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

五、对别人和世界永远要有孩子一般的天真

当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是纯净和明媚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评价的影响和环境的要求,让我们逐步远离了”真我“,为了迎合[]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事物,我们变得世俗、精于谋划,我们越来越脱离真实的感受,越来越用头脑思考和对待世界,”真我“一点一点被压抑甚至丢失,我们已经太过于经验主义,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头脑判断,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习惯于做一些结果预测。而不管是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还是武志红老师的”成为自己“,都在告诉我们要倾听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身体的感觉,感受当下的每一个时刻。

”自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成长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成为自己,即回到孩子的天真和纯粹。

六、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陪伴效率

铜采眼臂置穷怕缝发焦贡象伙讲唯周滑拉逆貌气床赫绿举愿误伍弧老零职信饲突可砂就固召曲刃口价涂势留土较束受陆使解必批离访哈轮春没遗右造久钢联抓浪凝杂常绿范福味磁室舞归贯秋垂没泵菌假玻街衡古流滴次

“我们生命中的人比任何兴趣或活动都重要得多。”这是“伴侣”篇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回首这两年来,我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和学习,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了学习,忽略了对儿子的陪伴。有一天,儿子很委屈地对我说:“妈妈,你现在都不陪我玩,有时候和你说话你都不理我。”这不禁让我思考,我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学习不正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从而引领孩子吗?那如若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岂不是本末倒置?

很多家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一方面要面临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一方面要应付社交、升迁等头疼事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诚然,这是客观事实,因为我们首先得要生存,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陪伴孩子的有限时间内提高陪伴质量,全然的处在那个和孩子在一起的当下。

七、耐心是更有效率的爱的方式

此书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耐心”篇,为什么我们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可以给予他耐心和等待,长大了却不能呢?我们不会因为他在3个月不会翻身、6个月不会坐,1岁不会走路而训斥打骂他,却会因为他写错几个字,做错几道题而大发雷霆,我们嫌弃他穿衣服不够利索,写作业比较磨蹭,可是我们忘了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内在生长规律和成长节奏,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匆忙不属于孩子自身的成长方式,我们必须丢掉所有的不耐烦,尊重他的成长节奏。

核桃种子永远长不出苹果,只会结出核桃,我们必须认清和尊重孩子的内在发展秩序,鼓励和支持他成长为他本该成为的样子。

在这场陪伴孩子的生命旅程中,孩子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既能从孩子身上学到面对生活的态度,又能从孩子身上看到人性的美好和自身的弱点,孩子便是我们灵魂成长的终极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