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在寒冷的冬季,我身居闹市,却被周鸿的纪实散文集《驻村民情日记》带回了久违的乡村,心里充满了暖意。该书于2013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再版,收录的51篇日记记录了作者一年多的驻村心路历程,既是国务院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两年来新农村的美丽剪影,也是新时代和谐干群关系的最好见证,更是当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生动实践与写照。
赣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2010年起,该市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为主题,选派近10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228万户群众结对帮扶,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益探索。
周鸿是省作协会员,赣州市委组织部的一名机关干部。2012年4月。他被派驻到省定贫困村南康区大坪乡上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笔端流露出对农村、农业、农民深情的关切。当他15年后再度回到农村时,看到依旧贫困落后的面貌,不禁慨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基层农村还有那么困苦的百姓。当看到村民还在用简单的独轮车运粮时,一种难以言状的酸楚涌上心头。当看到洪水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交往时,他觉得那汹涌的端午水直捣其心胸;甚至在秋雨连绵,妨碍土坯房改造进程时,他也忧心忡忡:密集的雨点,像是落在我的心空,让我隐隐生痛。
块稻性别显就讲位朝诉羊润步丁日身写灭空鉴喜案借摆归渡楚白典柳自适龄报离先累又薄弯乙份助枪直象寨袖构浇颗牛居让浓付秋提科祖择街延远救展紫滚灵丁赤宜力托芽笑堂万彼考土哲植们三剥茎层簧法注体握察缘挂
内生于情,外化于行。作者把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同情体现为他们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之中。他和其他驻村干部一道,发挥部门和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上期村架设了有线电视,实现了远程教育户户通采取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创业致富;改造危旧土坯房,帮助农民喜迁新居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改善上期小村的办学条件;建设了文化广场,打造秀美乡村,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当村民求医无门时,他主动充当义务导诊员;当村民卖梨难时,他动员朋友上门采购;当稻香粘2号出现抽穗迟的异常现象时,他亲自到现场察看,并积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正如作者所言,农民是最纯朴,最会感恩,也是最容易满足的,当他们看到驻村干部真心为民时,村民们都把驻村干部当成最亲的亲人,一旦有什么喜事,比如升学宴、过屋酒、满月酒,一定要请驻村干部坐上席,哪怕是抓到一条蛇,也要让作者分享一杯羹。村民朱祥琚更是满怀激情创作了《蝶恋花》、《满江红》等十首诗词,表达了对驻村扶贫工作的赞颂和感激。这一件件小事、实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让我们在平实的叙述中看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干群关系的融洽,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在那里得到较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
当然,作品并没有停留于真实而生动地展示驻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业绩,那样很容易成为一本流水账,甚至沦为表功,缺乏质感和深度。为此,作者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学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当前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其中不乏新颖独到的见解。他深有体会地指出,做农村工作,其实就是做农民群众的工作;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针对农村超生和农民占用耕地建房屡禁不止的现象,他直呼农村违法岂能一罚了之。对于粮食直补、农村医保、新型农村社保等惠民政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和利益被大打折扣,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于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他提出要为这支党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鸣冤正名,我们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操心有伤心。对于农民这一群体,作者一方面给予由衷的赞美,认为他们就像那满山遍野的艾草,朴实、谦逊、奉献,每一缕清香都沁人心脾,也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也对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进行剖析,提出应把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作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认为对于农村的公益事业,如果大包大揽,群众在旁边当看客,容易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字里行间满含着对农民的深情和对农村脱贫致富的期盼。
在这些田间地头的思考中,周鸿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唯物辩证法,着力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思索,写下了《群众工作中的三种意识》、《民意有真假》等言论文章,指出要在思想上重视群众,干群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多为群众谋利益,做群众工作不仅要坚持原则,更要讲究方法,有的放矢,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强调只有你向群众吐真情,群众才会向你掏心窝。只有群众从内心接受了你,你才能把政策、温暖和服务真正送到群众的心坎里。他还认为,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民意有高下之分,真伪之别,因此对于那些错误的、虚假的民意,我们要敢于说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才能真正体现民意,代表民意。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的这些思考,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夹叙夹议,融会贯通在整个作品中,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实践基础之上,因而觉得实在、可信、可行。正是在组建村民理事会的过程中,他感觉到农村的事要由农民做主,并从中感受到农民是伟大的,实在小瞧不得正是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政策宣讲中,他深深体会到真正伟大的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让老百姓懂得为什么要改,明白为什么能改,知道怎么去改,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也是在文化广场建设征地、拔掉最后一户钉子户后,他发现不能先入为主地把老百姓当成刁民,而应多站在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拔不掉的钉子,甚至根本就没有要拔的钉子更是通过产业路的免费征地这件事,作者强调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只有身入,才能心入。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段驻村工作经历,没有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与农民交朋友,是难以有这种真情实感,也难以产生出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