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时间: 2019-01-12 | 投稿

  电影《乱世佳人》 观后感

人对命运的敬畏,是在对自己、对人生、对爱情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之后。

乱世,是外在的命运。而性格,是内在的命运。

性格是天生的,但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而且通常来说,长子和长女受父母的影响相对其他子女会更深些。

  (一)

故事的开头,一副淑女打扮的斯嘉丽听一对双胞胎男青年偶然提起,她所爱的艾希礼就要和另一个女孩梅兰妮订婚了。她又惊诧又痛苦,觉得心都要裂开了,很快就动身去找艾希礼,她不能就这么算了,她要挽回这一切。

斯嘉丽是家中的长女。所谓淑女,对她来说,只是外在的装饰。她的个性太强,因而生活对她来说,就是不能逆来顺受,所以她要抗争,要抢夺,总想要回她觉得她应该得到的幸福。只是,她不知道,也许一开始她就迷失了方向,也许她一直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表面的存在。人生不是只有爱情,但爱情的错误难道不会带来整个人生的错误吗?

母亲对斯嘉丽进行的淑女式的教育虽然没有在少女时代的她身上成为完美的现实——她的个性更像她的父亲,却在她内心深处造成了一种由于自己不能真正成为母亲的骄傲而导致的心理暗影,她对有优雅举止谈吐的艾希礼的爱慕也许也与这一点有关。

年轻的斯嘉丽没有意识到,就她的个性而言,母亲的正面影响是要在她的外貌不再具有对男人致命的吸引力以后。而在她刚走出少女时代去承担社会角色时,就她的个性而言,她暂时疏远母亲的教育影响,向她的父亲学习,这一点并没有错。

艾希礼是家中的长子。对于他来说,梅兰妮和斯嘉丽是他从小就相识的最亲密的女孩。梅兰妮的温柔贤淑是他喜欢的,斯嘉丽的活泼美丽也是他喜欢的,梅兰妮喜欢静静地听他朗诵,斯嘉丽喜欢他教她骑马,她们都崇拜他,这对于从小就因表现优秀而遭受其他男孩嫉妒的他来说,她们是他少年时代常有的精神上的疑惑的最好安慰。

在父母帮艾希礼选择了梅兰妮时,他并没有马上回应。他有点失落,虽然上帝知道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因为选择这一个而伤了另一个的心,但是在他并没有完全消失的少年的激情里也许还是斯嘉丽比梅兰妮更让他心动一点吧。他也有点顾虑,由家庭的严格教养而得来的习惯,指出他的爱情应当服务于他的整个人生,而他的整个人生应当符合父母的期望——成为南方的上流人物,理智告诉他在这方面梅兰妮比斯嘉丽对他更合适。现在,他的激情,他的理智,面临着二选一的考验,他该怎么办呢?在父母的面前,他最终决定以一种平静地态度来接受这一切。父母离去后,他心里充满惘然,无论如何,他明白他多少还有点率性的少年时代就要结束了,从此他要用一个成年绅士的标准来生活了。

在家人为艾希礼筹备订婚仪式时,他知道他本来应当找个时间去见斯嘉丽,告诉她这件事,跟她解释,请求她的原谅。但是他应当怎样说服斯嘉丽接受这一切呢?斯嘉丽可能像他这么冷静吗?而他能保证在斯嘉丽的眼泪下他还能这么冷静吗?他能对斯嘉丽撒谎说他不爱她吗?而且斯嘉丽总会用她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那时他又该怎么办,也许真的要私奔了呢,那不就毁了这场订婚仪式,也毁了他们三个人的将来吗?最后他只有安慰自己,总有人会告诉斯嘉丽这件事的,而只要他从此与斯嘉丽保持距离,她会慢慢忘记他的。

但艾希礼对斯嘉丽的估计还是太低了。斯嘉丽并没有因为缺少他的配合而轻易放弃对他的追求,大吵一场还是难免,对她来说,即使私奔的机会终于没有了,但刺激一下他的机会还是有的,查尔斯——梅兰妮的弟弟,成了她的救星。即使,瑞德也出现了,而且还听到了她和艾希礼的争吵,但这时的瑞德,在她看来只是一个可恶的偷听别人墙角的坏痞子,而她想也没想过几年后会与瑞德结婚的。

也许对艾希礼来说,他命中注定要夹在两个女人当中左右为难吧。但至少,婚后的蜜月成了他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他发现了梅兰妮是他极好的妻子,使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虽然,他见到斯嘉丽时她总表现得有点哀怨,但一切的不愉快总会过去的,不是吗?只是,战争的乌云越来越浓厚了。

艾希礼是个天生的南方绅士,他对保持秩序的兴趣远大于对改变世界的兴趣,如果没有战争,他可以成为南方上层社会的名流典范。但战争无可避免地到来,使他也只有走上战场,虽然他心里是那么地厌恶战争,为双手沾满鲜血而噩梦连连,而且,和瑞德一样,他对南方的战争前景也并不看好。

战后,艾希礼身心疲惫地从战俘营里被释放回来。然而,南方的战争结束了,他的战争却还在延续。乱世和穷困,粉碎了他的矜持,使他在不得不面对战场的残酷之后,还要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残酷,他的痛苦,他的失落,越来越深了。

艾希礼并非不想努力去改变自己、改变命运。从战场上回来一段时间后,他也曾想去纽约闯荡一番事业,但面对两个女人的哀求,爱情战胜了雄心,最终使他留了下来,失去了也许是最后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两个女人在现实事务方面的包办,使艾希礼后来一直无所作为,使他越到后来越倾向于精神上的幻想。但梅兰妮了解了他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的脆弱还是爱他,而斯嘉丽以为他依然还是受难的王子而在爱他,所以,实际上越到后来梅兰妮对于他的人生意义越大些。

但最后,艾希礼生活的平衡,随着梅兰妮的去世,再一次被打破了,他唯有痛苦地追问命运:为什么要这样捉弄他?

艾希礼人生的悲剧,在他当初轻易答应父母为他选择的婚姻对象时就已埋下了伏笔。人生的有些难题是不能绕开的,必须面对,绕开了,就失去了自己。假如他当初有勇气在回答父母之前,先与斯嘉丽和梅兰妮坦诚相见,再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也许情况会好些。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当时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自以为是在他的心灵上悄悄划了一道伤痕,伤痕虽然不深,却会一直难以愈合,他本身的主动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将因此一点点流失,最后,使他趋于平庸。

  (二)

斯嘉丽对艾希礼的固执的迷恋,让瑞德对他和斯嘉丽的婚后生活深感失望。他们的情感冲突一次又一次,因为他们都同样的固执。最后,瑞德无奈地认输了,并把他从斯嘉丽那里得不到回报的情感都寄托在女儿邦妮的身上,宠爱得远远超过了一般父亲。而后来邦妮骑马时的意外出事,也给瑞德和斯嘉丽的婚姻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痕,只是在梅兰妮的安慰和协调下,情况才没有过于恶化。

梅兰妮是家中的长女。家境的仅仅小康使她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而没有像斯嘉丽一样一味沉溺于对爱情游戏的幻想。她的父母对子女关注的焦点是她的弟弟查尔斯,而不是她,这使她也没有受到如斯嘉丽那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被乳母纠正的严格的淑女教育,她不是凭教条,她是在实际生活中自己领悟到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的。所以她的眼光既相通于世俗,又超越了世俗,从她对瑞德的情人贝尔的尊重就可见一斑。

梅兰妮和斯嘉丽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早就清楚地了解艾希礼的优点和缺点,她怜惜他,用心去爱他。她几乎是天生的贤妻良母,甚至比斯嘉丽的母亲更出色一些。梅兰妮也同样了解斯嘉丽,她并非不知道斯嘉丽对艾希礼的情愫,但她也明白斯嘉丽的骄傲和艾希礼的修养使得他们的关系不可能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她的天性反而使她同情他们,包容他们,把他们都当作亲人。对于瑞德,她知道他意志坚定、世事洞彻、手段非凡,她也明白他的弱点就是感情,他只有爱了,才会享受被爱,他的冲动,缘于他不可抑制地爱,他的痛苦,缘于他认为应当属于他私有的爱不属于他私有,所以她才会在临终前希望斯嘉丽珍惜瑞德的爱。梅兰妮和瑞德虽然成长背景、性格习惯差异很大,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但他们的智力结构相似,对对方的人格魅力也彼此欣赏。正是对梅兰妮的出于内心的尊重,使瑞德容忍了斯嘉丽和艾希礼童话一样的爱情。所以,梅兰妮的存在,是所有这些主人公平静生活的定心石。

瑞德是家中的独子。他从小就过于聪明,因而最受不了的就是强迫他遵守他认为是错误的规则,从西点军校退学是他的叛逆性的最强烈的一次迸发。但是,他能从社会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他能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多,所以,他在对现实的理解上、在对商业机会的把握上、在对人情世故的运用上,反而比一般循规蹈矩的人更强得多。事业的成功对他并非一件难事,因此他把他要寻找的刺激转移到了爱情上来。他不只有过贝尔一个情人,但贝尔的人格的独立性令他欣赏,所以他保留了她作为他的长期秘密伴侣。他喜欢贝尔,但没有爱上她,虽然他知道贝尔是真的爱他,但是他需要精神上对他诱惑性更大的女人。

瑞德当初爱上斯嘉丽,正是因为他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与他的本性相似的一面——对世俗虚伪的不屑、强烈的野性的生命力和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帝知道他的心是多么孤独,他不由自主地关注她,进而渐渐地爱上她。他和斯嘉丽一样,本来就对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感兴趣,加上斯嘉丽对他的一次次完美出场总是毫不在乎,毫不感激,让他对斯嘉丽更加念念不忘,并对自己居然会输给艾希礼耿耿于怀。

但后来瑞德迫不及待地要与斯嘉丽结婚,从结果来看证明是个错误。他在求婚时就已经很清楚他要面对的情况,只是他的自负让他以为他能处理好。他从来没有这样想得到一个人,想拥有她,想融化她,只是他没有想到她不是一般的坚冰。他在她还没有发现她会爱上他之前就娶了她,因为他相信自己远比艾希礼强多了,没有可能强者会输给弱者,只是他没有想到她虽然表面上看来那么精明,骨子里却还是个傻女人。他以为婚姻是爱情的温床,他以为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改变她,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与她的婚姻对他来说虽然是第一次,对她来说却已经是第三次,她既然能不因为爱情而缔结前两次婚姻,就已说明婚姻对她来说只是意味着一种法律上的手续,对丈夫不屑于爱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所以,两个人婚姻的悲剧从某种角度说是缘于他的自以为是和无知。一方面他对斯嘉丽估计过高、对婚姻无知、对孩子溺爱,另一方面他又一直在努力尽着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因此很难给他适当的评价,也许再精明的男人在爱情真正到来时,都会犯傻。

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可能什么都学会,因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重要的认识,是要自己经历过后才会懂得。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自己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虽然很多时候不一定真能那么自信,而传统是不容易理解的,虽然很多时候按照传统的想法去做很容易得到长辈的赞扬。只是,虽然年轻人也能和老年人讲一样的话,但在老年人的话里,包含了他自己对生活的全部理解。

瑞德和艾希礼最大的不同,在于瑞德相信自己远胜于相信传统,所以他从小就把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而艾希礼相信传统远胜于相信自己,所以他从小就把自己按照传统的想法来塑造。瑞德和艾希礼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为他们自己的标准就是生活的标准,觉得人生应当按他们自己设想的那样才对,他们都过早对自己有了太大的自信,对生活有了太高的期望。但是,命运是多么地令人难以想像呀!

  (三)

梅兰妮的去世,最后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悲伤的气氛使斯嘉丽的直觉变得无比敏锐,因为这一次的悲伤与前几次不同,这一次她不是主人。面对着为梅兰妮的逝去满怀悔恨、悲痛欲绝的艾希礼,斯嘉丽突然间发现,她对艾希礼的爱情全都消失了。她开始还以为这是她的错觉,然而她再注视着艾希礼时,她的心里再也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她最初是那样地爱艾希礼,这是真的。但她以为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减少她对艾希礼的爱,这只是她自己的固执。在她决定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时,她对艾希礼已经失望了一次。在她为战后桃瑞园的税金找艾希礼求助时,她对艾希礼又失望了一次。面对梅兰妮的去世艾希礼只想着他自己,让她对艾希礼再一次失望了。

斯嘉丽心里的坚冰一下子破碎了,她想哭,她觉得她其实不该承受这么多,上帝知道她也需要有人来安慰她,以前还有梅兰妮,现在还有谁?她想起她遇到的一次次难关实际上都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渡过的——上帝知道她是多么需要真的去爱,只有爱才能使她坚强地撑下去。

斯嘉丽心里所有被压抑的情绪都迸发出来了,她从来没有这样悲伤过,以前的愤忿都变成了悔恨。渐渐地,瑞德的影子在她心里开始清晰起来,他在她危急关头的神兵天降、他的嘲讽、他的悲伤、他的亲吻、他的粗鲁——她早就知道他这都是为了她,或因为她,但是她一直没有在意,以为他只是在炫耀,或在嫉妒。不是,她现在清楚地感觉到了那不是,他是真的爱她。可她怎么现在才发现呢?因为艾希礼吗?

放指绍历乳登威秧界九伤车散喂熟地苦受刚拥趋锋年吉功升末斗弹焦主伟克构微白企袭进苏母永兵渗友只直拌民余根绩丙芯密个谈浇尖配界你持车吸势截决社司置令它召淡华莫绩何担复库辉或观案距绝队曲线叫朝此至粗英蜂夺功利宋芽行盘剧西却旁岛穷排性覆粒贡男沉丙牙东推

斯嘉丽心里激动莫名,又惶惑不安,她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最初她是爱艾希礼而不爱瑞德的,但究竟是什么力量——是什么力量使她和艾希礼的距离越来越远,和瑞德却越来越近呢?与瑞德相处的情景在她心中一幕幕浮现:为什么当初在桃瑞园交不出税金艾希礼又让她失望时她会想起去找瑞德,为什么她会答应瑞德的求婚,为什么蜜月旅行时深夜里她会缩在瑞德怀里哭,为什么从梅兰妮的生日宴会归来后半夜里她会睡不着下楼去看瑞德,还有,为什么她一次次在瑞德面前总是习惯发脾气,她真的是那么讨厌他吗?也许不是,也许她是不由自主地想依靠他,她觉得他能给她帮助,能让她安心。她想起当她试图在瑞德面前伪装自己时,总是立刻被他拆穿,让她恼羞成怒,她也想起当她高度现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时,艾希礼让她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而梅兰妮体谅她,至于瑞德——欣赏她。也许,瑞德才是她的另一半,只是以前她没仔细想。也许,当她第一次成为寡妇,在义卖会上遭遇白眼,只有瑞德不屑世俗请她跳舞时,她的内心深处就开始偷偷爱上了他。

斯嘉丽的心开始砰砰直跳,她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这不是也许,这是真的。现在她要马上找到瑞德,她要跟他说,她爱他,她好几年前就开始不知不觉地爱他了,她不能没有他。她从来没有这样冲动过,她从来没有这样觉得自己不可抑制地爱上一个人,连她当初对艾希礼那样执着的爱跟现在也没法比。她急匆匆地跑回家,她在空荡荡的家里到处寻找瑞德,他在哪,他在哪,上帝知道她是多么害怕在失去梅兰妮后又再失去他呀。

瑞德在楼上的起居室里,他坐在椅子上,茫然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他觉得累了,几年来爱情的烈火对他的折磨,已经把他的心烤焦了。他问自己:他还爱着斯嘉丽吗?真正的爱即使成了灰烬也还是爱,而不是恨——他已经明白。只是像从前那样热情似火的爱,他已经陌生了。幸福是两个人的合唱,而不是一个人的独唱——他已经知道。只是他一直以来那么想得到幸福却一直得不到,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命中注定如此。他爱着不爱他的人,爱他的人他不爱——他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如果这是上帝和他的较量,他已经认输了。房子里的一切都在勾起他的回忆,虽然有些是那么美好,更多的却是痛苦,还是离开的好。至于斯嘉丽,她总会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再说,他为她做了那么多,也已经够了。即使有一天她会真的爱上他,难道一切不是太迟了吗?一切还能从头再来吗?他能忘记那些痛苦的记忆吗?既然爱情难免痛苦,他为什么不试一试远离爱情呢?享受生活比为爱情受苦更有意义,不是吗?安逸、尊严、文雅、温和——他以前一直蔑视的贵族绅士的那一套精神秩序,难道不正是为了像他这样看透了爱情的中年男士准备的吗?他渐渐回忆起了他的婚前生活以及更早的成长经历,他有了一种新的冲动——他要回一次查尔斯顿——他的家乡,他离开那里太久了,他要回去,他要重新感受一下少年时代他曾呼吸过的那些泥土的芳香,见一见那些与他从小一起长大但久已未见的老朋友,也许还会得到什么新的启示也说不定——他以前总是走得太急,难免忽略一些东西。别了,斯嘉丽,他爱她,永远,但他现在要爱自己了。

故事的结尾,在相识十二年、结婚八年后,四十五岁的瑞德选择了独自离开,而二十八岁的斯嘉丽也独自回归了她的桃瑞园,他们都同样需要平复自己的悲伤,重新汲取为了生活和爱情而奋斗的力量!

人的命运,或向上或向下,有开始必然有终结,有结果必然有原因。但人只有在一次次不得不面对各种无法扭转的令其痛苦的生活状况时,才会一点点反省自己:我的生活,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

爱情,是人在年轻时所无限向往和执着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但是,人在年轻时对人生的认识事实上有很大的矛盾,一方面,人自己的潜意识为人默默指引着人的自然需求,另一方面,人自己的意识为人热烈指引着人的社会需求,而这两方面往往各行其是,竞相争夺对自身的支配权,爱情也是如此。

只是到了人不再年轻时,才恍然发觉:人生总有另外一面,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总是会老的,从社会的角度说,人的处境也总是会变的,许多事情,年代过了,意义也就不同了,许多问题,地位变了,角度也就不同了,过去认为应当那样才对的东西,现在却认为应当这样才好。

当青春成为昨天时,人首先应当努力的,往往不在于解决好外界存在的问题,而在于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矛盾。内心的一小步,等于外界的一大步。

生活,总要不断向前看,毕竟,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