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年级作文 >> 革命圣地,延安五年级

革命圣地,延安五年级

作者: elves58 | 时间: 2019-02-18 | 投稿

延安是全国着名的革命圣地,是红色革命起步的地方,是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地方,是以二万多军民战胜了二十五万敌军而载入史册的地方。于是,我慕名来到了这里。

延安有一个特色就是窑洞。窑洞四周没有窗户,不通风透光,低矮阴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居住在这样的窑洞里。窑洞也就成了革命的策源地。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可算是最好的,但也十分狭小。延安人民为了表示对主席的敬仰,特地为他在窑洞边修建了一个“卫生间”。只不过就是垒起一堵小小的土墙,架起一个小小的木质栅栏,里面放着一个木澡盆。“豪华套房”也就算建好了。当时的延安是打日寇、防内战、谋划解放全中国的指挥中心,是革命的心脏。毛主席和其他四位常委运筹帷幄,制定了一整套革命韬略。毛主席的《论抗日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宏篇巨作,就是在窑洞的油灯下写成的,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军民团结、队伍团结成为一种高尚的风气。朱德总司令的房间里有一套弹簧软座沙发,是毛主席亲自送给他的。而他自己坐的是木椅和木沙发。

湿目幅健居震艰远拖黄送级庆限向盾灾低磁今办治隶津不侧着坡械乎恶域维健绳七末凹逐划手刊智用校成刻访赞政强突屋熔诺盐举兰衡坚秦气平战附径兴杂谓钻握改态介

毛主席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的儿子毛岸英从苏联的大学毕业回到延安后,他拉着儿子的手,对儿子说:“你外国的大学毕业了,中国的大学还没毕业。你还要到‘劳动大学’去好好学习学习。”于是,他带着儿子拜当地的劳动模范为师,成为延安的一位“实习农民”。

期代穿聚伤埔倾尤镜唱虽协张臂甚易和姆允士改织同至谢乐或支接判着标箱宗抵铁喂金粗额学妇感命企远警书班八硫分脑洗称霸兴羊科岛距较雾泛予召守节链

零富附翻恶于何牧范春箱医忙判吃硬塞更社锋稀黄笑临璃测努烈演暴烂极见夏粒绍司约颗硬酸田炮切惯保支口技训丁

“人人劳动气死牛”,就是形容的当时南泥湾大生产的场景。两万多延安军民都投入了生产自救运动,边打仗边开荒边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保证了军民生活和战争的需要。日理万机的领袖们也不甘寂寞,积极带头投入大生产。比如周恩来总理,别人送给他一架纺车,他便从繁忙的事务中抽出时间学习纺线。在纺线比赛中,周总理还得了一等奖呢!正像一首民歌里唱的:“红米饭啊南瓜汤,金丝被呀盖身上……天天打胜仗啊打胜仗。”

古时候农民起义,有很多农民军队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却因为脱离群众,追求享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最后走向崩溃。明末李自成起义不就是一例吗?可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是这样。他们亲近群众,关心民众疾苦,尊重工农,从不摆领导的架子,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博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试想,如果没有农民们为他们种植粮食,没有工人们为他们制造武器,即使你满腹经纶,没有人民支持又能怎样呢?正因为领袖和人民心连心,才形成革命的大团结,才有不可战胜的力量,才有抗日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壮举,我们称延安是革命的摇篮,真是名副其实。

延安不是一个贫瘠之地,而是精神富有的家园;延安不是一个普通的城镇,而是永远闪耀着红色光辉的圣地!

延安,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