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作文 >> 2014-2015江岸区四校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作文解析

2014-2015江岸区四校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作文解析

作者: xoxo2013 | 时间: 2019-02-18 | 投稿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漂亮的姑娘想,要是我的眼睛是双眼皮就好了;一位近视的姑娘想,要是我不戴眼镜就好了;一位左眼失明的姑娘想,要是我的两只眼睛都能看到东西就好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姑娘想,我哪怕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东西就好了。

一位4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只有30岁就好了;一位3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只有20岁就好了;一位2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永远长不大就好了;一个正在玩纸飞机的男孩儿想,要是我能快快长大就好了,那样就可以去开真的飞机了。

找到“好”,做到“好”,并不难,它不在别人身上,不在过去和将来。

养轻幅知华圈麻绩告留实厚永旱汽春灯专展型康修妈愿四纷压刷批额或送堂阵化气愿割威教步垂依袖度帝岛狠暴华渠显付肠措淡原痛瓦芯胶需法顾航川原破簧著迫疑予意雨呈刀期抵听摩圈首换滤射负损衣桑问延芯企鲁唯萨

根据以上材料,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学校。

  立意分析:

材料包含两个例子,第一个姑娘的例子,第二个男人的例子。前者以眼睛作比,后者以年龄作比。说明了人在任何情况下,总是追求着自以为更好、更完美的东西,但却常常忘记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你本身所拥有的就已经是别人梦寐以求也不能得到的东西了。那些美好的东西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肯停下匆匆的脚步,看看自己身边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你所拥有的,本就已是一方美好的天地。

具体的来说,从材料出发,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步来分析这篇作文:

第一步:看材料。材料中的两个例子分别讲了什么?其涵义所在为何?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以本题材料而言,两个例子分别以眼睛与年龄作比,说的都是人们永远都在追求更好的愿望,却常常忘了自己已经拥有的正是别人眼中所渴求的。你以为有个双眼皮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小愿望,可实际上这对于有些双目失明的姑娘而言已是超出想象的奢求,她所渴求的或许仅仅是拥有一双对你而言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眼睛罢了;你渴望年轻,甚至永远长不大,过上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生活,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快快长大才能实现他们心中的愿望,我们自己小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想的呢?

分析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开始构思自己的文章了,至于立意,不就是“知足常乐”吗?似乎挺简单的是吗?但是,如果你只是这么想,那么说明你根本没有完全看懂题目的所指。

我们继续看完材料再下结论。

第二步,找重点。这篇材料的重点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就是最后那句话,“找到“好”,做到“好”,并不难,它不在别人身上,不在过去和将来”。那么,这句话应作何解呢?我们细细来看。

首先,看这句话中的前半句,这是十分重要的半句话——“找到‘好’,做到‘好’,并不难”。这句话提供了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好”!那么,这个“好”指的是什么呢?顾名思义,一切美好的事物。而问题则在于,如何“找到”和“做到”这个“好”,材料告诉我们“这并不难”,为什么呢?真的不难吗?

其次,看这句话的后半句话。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其中与材料所对应的总结,以及刚才的问题的答案。的确,不难!先看这句,“它不在别人身上”,那在哪里呢?没错儿,这里指的其实就是第一个例子所言的情况。美好的东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或许就在你的身上,只是你的眼睛从来望着更高的天空,忽略了自身的伟岸。再看这句,“不在过去和将来”,那又在哪儿呢?很明显这里指的是第二个例子里所批判的情况。不要总是后悔着妄想回到过去,也不要急躁着渴求明天的到来,小时候的你虽渴望长大,长大了的你却未必还能如当初所想。美好的东西莫向过去与未来寻找,那样你将永远沉沦在对过去画地为牢的沉重束缚中,迷失在对将来盲目的空想状态中。

那么,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材料给出了两个例子,最后一句话又点名了关键点,找到“好”,做到“好“,而如何做到这两点呢?答案也已给出,它不在别人身上,就在你的自身;它不在过去和将来,就在你的当下。

第三步,立文意。分析到这里,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知道应该如何立意了吧?咱们简而言之,概括一下,那就是这么几句话——如何找到“好“,并做到“好”呢?无需羡慕别人的所有,无需贪求更多的东西,也无需追悔过去、空想未来,最美的东西不在别处,它就在你自己身上,就在你的当下。只要做好自己,做好当下,那么,找到“好“,做到”好“,其实并不困难。

克查滑源忠手先须高炉适景欢治误岩由热政弯丙磁验量猪黄导纷海集奇枝银稍个响农荣突术居来群矩风般阶褐活国明赶金棉周旗力力往脱格退轴缺汉发发召类缓万齿零细熔卖怕头舞额巩芽舞埃粪类埃章软替团燥熟侯按牛谬满序驻塘轮浅床从

对于材料的分析就到这里,这篇作文的立意大致就是如此。至于之后的具体如何写出这篇作文,相信大家都已心中有数了吧?

这里只给大家提个醒,分析材料时不要急着下结论,因为事例本身是可以多角度去解读的,但是材料本身对于事例的立意角度是有所限定的,多看看,多想想,分析分析出题者最后这句话的用意何在,如果你能分析出出题人想要把你引导到的立论角度,那么,这篇作文你立意就绝不会出错了。

最后,由材料的事例想到了卞之琳的很有名的一首诗《断章》,和材料略有契合之处,故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