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作文 >> 北京市2015届九年级期末作文及范文:书到用时方恨少

北京市2015届九年级期末作文及范文:书到用时方恨少

作者: xoxo2013 | 时间: 2019-02-18 | 投稿

  四、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1小明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面临中考的他,时时刻刻感受到长辈的关心,兄弟姐妹的鼓励。请选择其中一位,以小明的名义写一段话,表达感谢的心意。

要求:

(1)将你选定的对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2)内容要真实具体,语言要准确得体。

(3)字数在150--2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你以“书到用时方恨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你发挥想象,以“假如北京没有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下久门如建密县林宋页距俄搞覆开阿动云创吉我锥破项斤阴头新牢报千星毛筑字埃虑弟侵话铁证万抢身突杀针主污驻命予坚学创谈建献游硬均警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解析】

小作文:东城区本次期末考试的小作文部分非常简单。写一段感谢的话,这一考查形式对每一位初三的考生来说都不陌生。对于感谢的话(信)只需要明确两个点:一谁写给谁

(小明写给任意家人);二感谢的事件(关心及鼓励)。然后按着感谢信的格式来写就可以。

这是一道给分题,每一位考生都不应该丢分。

大作文:二选一的形式,且两个作文题目均为命题作文。跟2014年中考作文题的考查形式一致。

书到用时方恨少:乍一看这个题目,大多数同学会写成自己平时不好好学习,遇到问题方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道理。这样写就难以避免千篇一律的局面,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立意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变成最闪亮的一颗星呢?王老师有如下几点解析:

  一、挖掘“书”的深层意、象征意

可以把父母比作“书”,平时我们总是忽略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教导,等到遇到事情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对父母太不关注,太不了解了,以至于后悔。(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其它家人、老师甚至同学比作一本书)----情感类

同理,我们也可以将这个题目写成“励志类”作文。

  二、写成议论文(这种方法适合于写作水平比较好、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

(一)即使学识渊博的人,也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出现,坚持学习应该是每个人的生活目标及方向。

(二)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盛行,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问百度?

假如北京没有霾:这道题非常切合时代背景,且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作文。研读一下《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知道:“想象”是一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从写想象的事物------写下自己的想象-----写想象作文--------运用想象,能力要求等级不断升高。

而且《2015年中考说明》阅读部分增加了科幻小说《机器人罗比》,作文样题也将2014年中考“宜居城市里的故事”纳入,所以我们可以充分肯定中考有意识的增强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考查。

但是,“想象”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都不陌生,只是旧事重提。

  范文:书到用时方恨少

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心中还未免窃叹,此生足矣!

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数古人那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吾实不敢苟同!读书若仅为功名,仅为升迁岂不令天下的读书人汗颜?

罗素曾云: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不错的,这大概便是在倡导一种更为纯粹的读书方式,不为名利,不为升迁,仅为自我充实,仅为乐乎其中……

人就应在这种叠加的快乐中变得有积淀,有底蕴,东坡即如此,身居高职未忘品咂诗书,贬谪黄州更加如饥似渴,读书,大概已成了这位大文豪人生的最大乐趣;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儒道诗书,日日品读。当“乌台”的余波散尽,千年的黄州闪射出奇异的光芒,人们的目光投向黄州,黄州的目光投向苏轼,苏轼的目光投向那奔涌的江水,一曲《念奴娇》便成了永恒。试想,若没有平日里的细心琢磨,没有心中的文化积沉,鲜活的江水岂能开启东坡豪放的诗情,而这大概就叫作厚积薄发吧……

一个远远走来的苏轼足以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是啊,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忘却世俗的诱惑,忘却仕途的牵绊,独处于幽静之所,沏一杯香茗,悄然地关注着历史的冷暖,纵情地解读着世间百态,如此生活,岂不美哉?

其实,由读书多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追求,大凡心如止水,潜心思考之人都酷爱读书,而这类人又大多是为人所敬重的学者,他们所读的也绝非那类为生财升官做铺垫的书,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茶余饭后漫无边际的涉猎,这其中所诠释的便是一种洒脱,乐观的人生节奏。

是啊,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读那些“无用的书”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者,书,乃人类进步之阶梯,而所谓“无用”也只是狭义上的近指,就长远而言,那些眼下的“无用”终会派上用场的……

假设这样一幅场景,一列奔驰的火车上,三四个人促膝而坐,谈天论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万物苍生,无所不谈。而你,孤独地坐在一旁,憋得面红耳赤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或许平日的积淀在此刻方能显露无疑,这是何等尴尬……何等悔恨……

因此,请切记,书到用时方恨少绝非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