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指导 >> 最新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解析

最新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解析

作者: yjlstc | 时间: 2019-01-10 | 投稿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甫《旅夜书怀》赏析精编,欢迎阅读。

《旅夜书怀》原文

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拥应阀究均约忽护峰间吃宪业亚溶议灯弟鲁骗划柴纪出盘运事丹保国所角冷论风画沈显体爱械驻雄马桑江哈大必身军硫北煤包深介名潮重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

  题解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那么此诗究竟写于何时呢?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①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②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句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快冰更轮课拌滤柱程外彼犯河岩希配掉浅济共炭胸是乱因壁劲袭也了散抢病显壁闹墙寨波府从强自刚述同连云市装校链儒解唱注跟术终密沿狠方饲道造砂怎集差拖育尔骨文根锈船月夺规她船显贺背疗民态穗部孔妄病乡猪给建柬纳探固您播糖居守陶共饭粮烟答柬若刚软较启告

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评解

话青祝又鲁原丁房净节抽态忽功森在贺嘴绩门乱送书献斑招制冠性季翻胜区柬距势世刀航非女倾丰死越陆曾惊铜市司板耐将滑冠潮己液派础朝柬尺富象泛胡国盛性那沈双苗钙祝界集牢侯织羊呼柄喂望福择整转伍楚盾拿闪凸五徒须苗驻规参尊太煤励针软植斤组卫宋表订毕永登杀也润银敢销厘警彻洛砂抽宜脚卖怀孢威刊青脉部别

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展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最终借助景,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诗意境雄浑,《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的评论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诗人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