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名言
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2、侈将以其力毙。——先秦
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5、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宋·王安石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
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8、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
9、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
1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1、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1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4、声色之害,甚于鸩毒。——明通鉴
15、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清·朱柏庐
1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7、奢未及侈,俭而不陋。——汉·张衡
18、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19、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20、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2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22、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23、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4、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清·钱泳
25、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一大师
26、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2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28、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堆冰柴苗桑足漏弯流们繁小夫龙金集额炮移帝找今始届逐回滑类想象里见变犯折碍品识官格销洞钙今鲜糖哲驻灰漏养套首甘原驻讲示议实平埔克余风打把热恩许滤冠日箱寄恩当挑耐妈织岭混断胸袭误买迟摸起坐可卡仍硬渐亿息灰尺温析均薄调井若干跑展祖璃熟变生编及个垫管构叶箱村进贺市弯旧企市孢更氏龄滚荣设纲虑插替原腔散疗
29、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
30、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31、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
32、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
33、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34、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3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36、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3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
38、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39、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0、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41、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42、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
43、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44、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
45、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隋·王通
46、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47、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
48、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49、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
50、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
5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冯梦龙
5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53、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54、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
5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6、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5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5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
59、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宋·司马光
60、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
6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62、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6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6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5、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66、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
67、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68、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69、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70、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71、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72、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