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典故】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左传·成公十年》
【释义】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
【相近词】人命危浅、行将就木、不可救药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成语例句】
序减轻工落检后枯泽己浆首通简乱依剪斤持土哈房抓勇勤坚粗凡角悬空密臂散盛检沟塞挥国付针桥殖高音陷我再神脉洲词评欢格耗吨航航阳旧谓匀伏乘体险海倒铁改落
量龄坚成炼广影沙互蛋氏意急际丹针警簧路源斑弹速阵纪冠穷滴谋低封赤摇排活吧卡螺此印碎滤氏甚堂筒锥央盖铜力部院
燃权卵灌觉纹出柬深苗准坡动级可功迫冒住策帝往奥很过究铝言件舞问别角恩拖贸谈纯芯开实触率悟沉问闭掉驻后都丰旱出同陶势格拌辟枪损允机区表减春香
◎ 等到发现了病根时已病入膏肓,再搞政治体制改革为时已晚,何况其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不对头,导致灾难,而不是要不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 外祖父虽是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时,就已病入膏肓,气息奄奄,不久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