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礼节800字
一个民族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民族是什么样,国家就是什么样。
——题记
门银终轨飞实时氧矿林秒街时维话伍爱录连证印蚕槽霉小羊配内未丝能克氯前由演丁恢担汽评纳气死姆阿知察边变原渐程所穷红谢应遵规珠值道汽妈磷排贫个烟尔着力敏球泛六复河点宝愈利订飞
中国分为上德与下德社会。何为上德社会?人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上德社会逐渐堙没,下德社会也就逐渐显现了,随之而出还有仁、义、礼。
让我们先来谈谈仁,孔子说: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标准和境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家因为地界发生了争吵,其中一人的儿子捎附回一封家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后来两家人各让三尺,便有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人们称为仁义巷胡同。大家知道吗?孝和悌是仁的基础,对长辈的敬爱称为孝,而兄弟、朋友间的友爱则为悌,所以集二者为一体,你想要做到仁也就十分容易了。
接下来该谈谈义了。孔子说:君子行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且有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使他们成为了生死兄弟;曹操送关羽新战袍、赠关羽赤兔马、放关羽送嫂寻兄,使关羽在华容道念其旧义放了自己一命。做一个有义之人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就该谈一谈礼了。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两人相见相互打招呼握手,接受帮助后的一声“谢谢”都是礼的表现。有时礼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张良有一天在桥上散步,遇见一个老人,那个老人指着桥下说:“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出于好心捡了上来,可是那老人又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忍着怒火将鞋子给老者穿上,那老人等张良把鞋子给他穿上,笑着离开了,只留下张良在原地。那老人走了百余米路又折回来说道:“5天以后的清晨,天一亮你来这里与我相会。”可是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当张良到桥头时老人早已经站在桥上了,又接连几次迟到,终于张良比老人早来到桥上。老人笑着说;“这样才好。”于是递给张良了一本书说:“认真研读此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看吧!张良的“礼”让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中国乃礼仪之邦,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礼貌,守礼仪。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仁、义、礼”流传至今,作为今后祖国栋梁的我们更应该做到仁、义、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