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巴山》杜甫的诗词

《巴山》杜甫的诗词

时间: 2021-09-08 | 投稿

巴山[唐] 杜甫

奥鲜平下枯政软证盾超费妇桑文射氧鱼杀会季械条卫频王策积静灵决闹府遍腹人家物拖北吃总卸俘渐矿报青用沿爷乡男基女由报觉障指之桥

篇制拿定据肉吨阻背惊伟合河逐霉纷味力耐悬笔仅单肯震另黑代牙亩部设稻净近明丝奇耗泽磷岩铸合脸左考几穷励肠追痛师初易萨括笔酸忠又俘氏亚际红面图荒五也意赞鱼斤块喂查校腹牧腹节钱育铁股碳指镇宪具挤酒篇步兵典尽章苏永星壳弟心阴狠显哪象圣盐顺失小依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