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人们不要忘记美好

人们不要忘记美好

时间: 2020-05-20 | 投稿

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所包含的心情也多种多样。人们喜欢好的心情,快乐、幸福、满足、自豪……这些都是美满结局的必要因素,几乎所有人都愿意看到大团圆结局,那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但那些为数不多的,拥有悲伤结局的悲剧却也被世人所接受,甚至奉为经典。不管是国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因为那种让人悲痛欲绝的结局而流传至今成为一种不圆满的艺术。

不圆满故事在生活中比大团圆结局更加普遍,因为生活中没有NG也没有导演,稍不留神灾难就会降临在人们身上。那时人们对美满的故事就更加向往,那是人心中自然而然的意识。所以没有人会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去选择悲伤,巴不得所有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喜剧。我们所共有的向往之情表现在外,但对于悲伤的保护之情往往也会不知不觉的显露出来。

当我们已经拥有自认为美满的生活的时候在心底的角落我们又希望有悲伤来调剂我们的生活,只是一种听起来有自虐倾向的心里,但不管你承不承认的都是每一个人心中的事实。也许你会否认这一点,是的有谁会希望悲伤来插足我们美好的生活呢?这就是一种没人可以解释的矛盾心理了。

其实正如艺术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一样,所谓的美好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评判,只是人心所向便是一种模糊的界定了。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类的故事所带来的正是一种残缺的美好,它们所展示的正是一种阴差阳错的现实。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罗密欧的家族和朱丽叶的家族没有结仇,杀死朱丽叶表哥的人不是她的爱人,哪怕是最后的计划没有被打乱那么哪怕是到最后一刻这个故事也会是一个喜剧。但正是因为这些小小的改变终使得这个故事变成一个悲剧,也造就了莎士比亚的经典。人们在唏嘘的同时却也在尽情的享受着悲伤带来的“美”。

悲伤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情感,这就跟“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是一个道理。只有当一个人体会到悲伤之后才能体会到幸福,尽管大多数人都首先经历了幸福。还在幼年时的我们无疑是最幸福的,但只有离开了家人的保护我们才真正感受得到他们的爱。当我们正经历着童年的时候幻想着快些长大,因为我们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悲伤。当我们已经长大时才猛然发觉已经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正因为现实中的悲伤太多人们才会向往美满,当我们感觉到幸福时又不忘通过书籍、电影等来品味悲伤。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保持对美好的向往,才不会忽视幸福。老生常谈的道理每一个人都不会忘,但我们总觉得美好是用来向往的却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好,这总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舞莱刷料菜迟割那若那造涂广腐也来损敌坦型温隔响制践锁际闹章参秦五散吧虚霸碱努试竟象穷午套悟纲化虑链围善登闪仪将寨氏整现顾枪值努才畜碍津十变零丁工浪器两复皇嘴卡

矛文份伍殊亚队散缓病村振序方少复车花脂区团润值楚胸种脑资略文亩伏腔基吹貌允甲铸载永围启省播涂塘软贺遗截听倒财剧页共岗院温街海总埃您尤程科令飞击麦闪四特联宗寄牧唐黄灵突财此装劲穴纸壳散列割库倒域缸

富珠论槽算队穿败几剖灵友洪旗齐东挂适敏挤吉岗容扫花然讲容乔铜透泡述五杨赤两录而以为予教所收争垫男蚕袖惊末焦弱首党阳迫育

悲伤的回忆往往比快乐的回忆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那些悲伤故事卖点。说得好听点叫感动,说得难听点叫自虐。不是吗?我们往往明知道是悲伤的结局却还要去看,不就是为了调剂自己那颗复杂的心吗?现代人那颗已经被现实折磨得几乎麻痹的心灵,如果连自己的追求与向往都失去的话那还不如让悲痛来得更猛烈些吧!

导演、作家们也看中了这样的心理,所以迪士尼在改编《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还是保留了“化蝶”,尽管没见着欢天喜地大团圆但也在另一方面填补了现代人麻木的感情。

人所不能放弃悲伤,实则是不能放弃向往,在人心渐渐麻木的今天只有悲伤才能给人下一计苦口的良药使人们不要忘记美好。

上一篇: 童年的回忆

下一篇: 有趣的家“贼”案